以下为《《朝花夕拾》《西游记》名著阅读指导》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一、《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集,是鲁迅先生在fi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说到鲁迅,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浓黑的一字须,面目严峻、坚毅的形象;我们印象中,他总是用犀利的笔抨击当时的社会,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童年的鲁迅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样的经历使他变成一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志士?我们可以从《朝花夕拾》中窥视一二。
二、活动设计
(一)学做批注
1.批注的意义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就是读者在阅读时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见解、质疑和心得体会等写在书中的空白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使读者的思想高度集中,能够提高阅读效果;二是能够从书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使人的思想水平得以提升;三是提高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
2.批注的形式
批注的形式多种多样,选择适合文本的批注形式尤为重要。
①感悟式批注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中时,一定会从文字里产生感悟。那么,把自己的感悟及时写在文段旁边,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②赏析式批注
引导学生运用赏析式批注,从关注文本细处、奇处,体会文本表达的精妙所在。边读边赏析批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走进作者童年生活的同时,得到语言与思维的双重发展,提升阅读力。
③质疑式批注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问,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能真正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
请同学们梳理出《朝花夕拾》中涉及的“童年之事”,边读边做好批注。然后谈谈你从这一件童年之事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
《朝花夕拾》中有关童年时期篇目:
《狗·猫·鼠》
《阿长与》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二)画出形象
七年级学生对于绘画还是有浓厚的兴趣,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绘画直观地表达,这一环节将“文字”转变为“图画”,将自己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感想用绘画表达出来,转变作业形式,让学生对鲁迅笔下的童心世界多些兴味与共鸣。
请给你感兴趣的鲁迅童年故事用绘画的形式展示。
(三)探寻鲁迅的童年
前两项作业,通过批童年之味和画童年之事,学生已初步形成童年鲁迅的形象。第三项作业就是将写和画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其成长经历的认识。第三项作业是以“成长”为主题,结合《朝花夕拾》中作者的经历,完成一份手抄报。这个任务: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知其事、懂其人、感其真、悟其情。
以“成长”为主题,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一份手抄报。
三、设计反思
1.作业问题精确度,影响学生理解力。这次名著阅读的作业设计主题是“发现鲁迅的童年”,除了找出文章中鲁迅对童年的描写的文字,画出鲁迅童年的形象,但是发现鲁迅的童年形象的意义是什么,设计问题时并未考虑。
2.学生阅读投入程度,影响对名著掌握程度。因学生在校内阅读时间较少,阅读时间大多在校外,所以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名著的理解程度不同,导致作业的成果不尽人意,一个组内光靠一两名成员的努力完成了任务,其他几名成员有“滥竽充数”之疑,那么一次活动下来,还是有学生对名著一知半解,甚至对名著内容只读了一半。
3.名著的可读性,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七年级上册必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而《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七年级学生对于散文的阅读兴趣较低,而对小说兴趣更高。所以在最开始学生们都只阅读《西游记》,极少部分阅读了《朝花夕拾》,并且表示《朝花夕拾》中一些文字比较晦涩难懂,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更低了。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可读性较低的名著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学生的分析与评价思维。
4.创造性作业:展开想像力,如果你是孙悟空,你会怎么借芭蕉扇?你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请结合人物形象与具体情节说明)
创造性解读是本次作业设计中最具开放性的问题。创造,将元素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连贯的或功能完整的整体。它其实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应用思维。孙悟空在书中所展现的广大神通、聪明才智、神奇经历,为这本题提供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整本书的元素都能够在这一题中都可能得到呈现,学生需要明确人物形象、相关故事情节,在这些元素重新组合,并能够构建自洽的内部逻辑,使得这则新故事能够说服读者。学生必须在对人物和情节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打开思路,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够真正完成此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朝花夕拾》《西游记》名著阅读指导》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