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工程伦理》工程案例分析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工程伦理》工程案例分析报告
题 目:
印度博帕尔12?3毒气泄漏案
作 者:
李某某
学 院:
化学***
专 业:
材料与化工
学 号:
***54
任课教师:
毛某某
印度博帕尔12?3毒气泄漏案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的新兴工业,改造传统的“夕阳工业”,把一部分耗能大、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由于一些重化工业企业造成的污染激起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民的强烈反对。这些国家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转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在它们输出资本的同时也输出了环境污染,给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其中最突出的是发生在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部博帕尔的毒气渗漏事故,这是一起化学工业史上最大的悲剧,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之一。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场灾难而远高于其他印度城市。本文在工程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探讨此次重大毒气渗漏事故的有关情况、事故的直接原因以及企业、有关部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12?3”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事故中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进行伦理反思,进行事故主要教训的总结以及事故防范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工业灾难,毒气泄漏,工程伦理
目 录
第1章 事故介绍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的农药厂,突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紧接着在一声巨响声中,一股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来。这不是一般的爆炸,而是农药厂发生的严重毒气泄漏事故。博帕尔农药厂是美国联合碳***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建起来的,用于生产西维因、滴灭威等农药。制造这些农药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液体。这种液体很容易挥发,沸点为39.6℃,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令人毛骨惊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达45吨之多。
12月2日晚,博帕尔农药厂一位工人在冲洗设备管道时,凉水不慎流入装有异氰酸酯(MIC)的储藏罐。120~240加仑水进入异氰酸甲脂(MIC)贮罐引起放热反应,致使压力升高,由于贮罐内含有大量氯仿(氯仿是MIC制造初期作为反应抑制剂加入的),氯仿分解产生氯离子,使贮罐(材质为304不锈钢)发生腐蚀,而产生游离铁离子,在铁离子催化作用下又加速了反应的进行。由于放热反应持续进行,贮罐内温度急剧升高,致使压力很快达40磅/平方英寸以上,防爆膜破裂,安全阀打开,几个小时过后,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色气体,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储藏罐的阀门缝隙里冒了出来,午夜零时56分,液态异氰酸甲酯以气态从出现漏缝的保安阀中溢出,并迅速向四周扩散。毒气的泄漏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虽然农药厂在毒气泄漏后几分钟就关闭了设备,但已有30吨毒气化作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迅速四处弥漫,很快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几天之内有25000多人毙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2)严格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外来施工队伍资质审核,认真组织入厂安全教育培训,规范个体防护用品佩戴,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3)加强动火、高某某等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强化风险辨识和管控,严格作业程序确认和作业许可审批,严禁“三违”行为,紧盯严冬季节设备管道保温防冻等各类施工作业。
(4)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防泄漏、防腐蚀管理,定期检验检测,提高设备完整性。
(5)及时准确上报事故。严厉查处事故的瞒报、谎报、迟报等行为,认真调查事故,严肃处理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Ppt分析 背景介绍 事故经过 原因分析 处理结果 事故警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工程伦理》工程案例分析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