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配套)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论语》十二章 课后作业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 )不愠( )罔( )殆( )
箪( )三省吾身( )曲某某(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于我如浮云。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某某。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他的代表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某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某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10.B 解析:A项,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C项,切问,恳切地提问;D项,亡,通“无”,没有。
11.D 解析:A项,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项,前为代词,后为语气词。C项,前为介词,“对”;后为动词,“参与”。
12.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3.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儒家对“恕”的理解,是其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这句话说明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
14.(1)韦编三绝
(2)略。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配套)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