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现代文单元测评(二) B 练习册正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单元测评(二)B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某某(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厉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某某,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 孔、孟某某“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某某。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借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某某”的理想情操。“孔颜某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某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说孔某某“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某某“不义而富且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某某,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有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某某,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周游列国,谋政于某某,完全是因为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而孔孟又怀抱起死回生之力,希望借此行道。
B.因为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由做官是为了“养民”“爱民”异化为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C.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士人出仕是为了兼善天下的理想,士人和史书中记载的隐士、逸民都希望或者说曾希望通过做官来实践这一公共理想。
D.士人的“功名”观念转变,是指士人从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转变为将天下国家之事委命于某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②段从文化源头说起,指出“仕”与“隐”分歧的根本是“人”“我”之别,引出文章讨论重点“士人为何必须出仕?”。
B.③④段从原始儒家的观点和理想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并强调士人阶级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不完全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
C.第⑤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士人做官目的、士人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官员为官意识与习气的转变。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多方探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原始儒家的观点中,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B.原始儒家所推崇的士人,常常怀抱“孔颜某某”的理想情操和“仁者不忧”的精神境界。
C.按照原始儒家的论断,范仲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万民之忧”,是抱有淑世理想的士人。
D.如果想要纠正官僚寄生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就应该转变官员为官的意识、习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是当务之急。受疫情影响,湖北很多优质农副产品面临销售困境,这将直接影响湖北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和人民群众的生计。自4月1日起,央视新闻新媒体联合各大电商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和社交平台,联手淘宝、京东等数十个知名品牌,启动了“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大型公益活动,倡议广大网友通过购买湖北生鲜、农副产品,为湖北经济复苏贡献温暖力量。4月6日晚,由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和带货达人李佳琦组成的“小朱配琦”组合同框搭档火了一把。他们主持的“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引发了广大网友为湖北“拼单”的极大热情——这场公益直播共吸引1091万人观看,累计观看次数达1.22亿人次,直播间点赞数达1.6亿人次,两个小时直播累计销售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
网络视频直播带货,是一种新兴高效的网络经济方式。只要网络主播和网络平台规范有序,能够为消费者减少销售环节,节约时间成本,确保商品质量,降低购买成本,提高购物效率,提供完善服务,就应该大力支持。而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带货方式开展公益活动,更是使直播带货拥有了一颗关爱社会、随手公益的公益心,更应该大力支持。
(摘编自《让直播带货带来更多温暖的力量》,
央广网2020年4月8日)
材料二:
4月15日,湖北省30个县的县长在直播间“为湖北拼个单”;**_*长发起“博士市长助力农产品”,视频播放量突破200万;同时,一些公众人物“直播带货”的交易额不断刷新纪录。“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除了营销技巧之外,“直播带货”的流行也有着深层次原因。直播经济蓄力已久,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再加上受疫情影响,消费者足不出户推动“宅经济”发展,线下客源稀少促进企业商家转向电子商务谋生存。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到直播卖飞机,直播销售的边界不断扩大。直播经济的火热,可谓顺势而成。
“直播带货”在方便购物的同时,也存在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假冒伪劣、售后维权难等问题。这启示直播电商,不讲诚信可能一时走得快,但绝对走不远。解决诚信问题、涵养行业生态才是制胜之道。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前不久发布的报告显示,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仅有13.6%的消费者进行投诉。网络直播并非法律盲区,市场监管者需尽早完善制度,畅通维权渠道,更好地呵护直播经济的良好生态。
(摘编自《“直播带货”创新消费方式》,
《人民日报》2020年4月22日)
材料三:
直播带货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带货,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行业看到了新机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网络零售规模和去年基本持平,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加5.9%,这说明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进一步提升。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入常态化并形成新趋势。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摘编自《让直播带货成为经济转型新突破》,
《北京青年报》2020年4月26日)
材料四:
对比内容
传统电商
直播电商
信息是
否对称
传统电商模式仅仅依靠图片和文字,但不乏有些文字信息含有虚假成分,而图片往往经过修图处理,比实物更美观,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直播电商是基于视频,让消费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其维度较为丰富,所看即所得
购物
体验感
由于信息不全面,消费者需要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才能做出消费决策;这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言会有所下降
主播们讲解示范,回答问题,直播解决了“讲解”这个导购问题,提供与线下商场导购员相同的服务,快速让消费者了解并接受产品
是否包含
社交属性
缺乏社交行为,人们足不出户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却少了跟亲朋好友聚会逛街的机会
可以即时互动,问主播问题,并跟看直播的人一起通过弹幕等方式交流,一起购物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疫情期间的助农公益直播节目不仅有助于解决产品滞销问题,也传递了同心抗疫、共渡难关的决心,公益与直播的结合模式引起了强烈反响。
B.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之所以受到青睐,不仅因为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发展,还因为“直播带货”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减少消费投诉。
C.与线下销售相比,“直播带货”能为消费者减少销售环节,节约时间成本,降低购买成本,提高购物效率,为此应大力支持。
D.“直播带货”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大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线下经济的复苏,“直播带货”的热度也必将退去。
5.结合材料四,不属于电商直播优势的一项是(3分)( )
A.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咨询了产品性能问题,得到了主播的讲解示范。
B.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看到主播在试用产品,较全面地了解产品性能。
C.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与主播互动,通过弹幕交流,购物体验更愉快。
D.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领取线上优惠券,以较低的价格在线购买产品。
6.如何才能促进“直播带货”取得长足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的时候,被分配到一个边远的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条河,更像是一口井。
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的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
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宕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渺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
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与我无关。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儿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胀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
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唯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心精神世界的宝藏。
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于世俗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串联起作者生活中关于“安静”的点滴感悟,运用比喻、引用等多种表现手法,辩证地论述了“丰富的安静”的观点。
B. 文章为人们在当代物欲横流、喧嚣复杂的社会中提供了保持内心安静和丰富的出路——拥有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和博大的爱心。
C. 文章引用了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的名言,共同阐述了一个道理:人应当摆脱虚名的引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
D. 虽然作者倡导“丰富的安静”,但那是跌宕后的安静,而作者对于人生的某个阶段中的某种热闹也是不排斥的。
8. 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试分条加以概括。(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结合文章,简要阐释下面句子的含意。(6分)
(1)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古代诗文某某(34分)
(一)文言文某某(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某某。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某某。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某某,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某某为布衣交,t/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庭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某某:“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某某,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补京兆功曹某某,不至。会严某某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某某,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崔某某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某某,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某某“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卷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玄宗。
D. “擢”指提拔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拜”“除”“迁”“谪”等,其中“拜”“除”指授予官职,“迁”“谪”都指贬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杜甫是杜审言的孙子,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等地漂泊。后来考进士落榜,困于长安。
B.杜甫多次献上赋颂,陈述自己重操祖上旧业的愿望。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后来杜甫身穿破旧衣衫想要从?州去投奔玄宗,途中被叛军俘获。
C.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经常对严某某无礼,严某某为此心中怀恨。有一次严某某想杀掉杜甫,因为严某某母亲极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房某某为布衣交,t/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庭兰之故罢相。(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中庸》
②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某某《谏太宗十思疏》
⑤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苏轼
⑥天下为公。 ——孙中山
⑦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习近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关于治理国家,诸子百家、各种学派、许多伟人都有很多的论述,它们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治国理政的学说。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现代文单元测评(二) B 练习册正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