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与综合——试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与综合
2019年题组
1.(2019·全国Ⅲ卷高考·25)在今某地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_**,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2014年题组
1.(2014·全国Ⅱ卷高考·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2年题组
1.(2012·海南高考·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2021年题组
1.(2021·天津高考·2)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A.书法实用性加强 B.书法流派的统一
C.竹简木牍的应用 D.纸张使用的推广
2020年题组
1.(2020·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某某》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某某》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2.(2020.1·浙江高考·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右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据此判断
/
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 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
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 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
3.(2020·北京高考·2)“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2018年题组
1.(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某某、宋某某、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017年题组
1.(2017.4·浙江高考·26)【加试题】20世纪60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某某》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2016·全国Ⅲ卷高考·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某某(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与综合——试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