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因时制宜的中国智慧

本文由用户“czzgy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6-05 10:09:16 举报文档

以下为《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因时制宜的中国智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马克思***

__2022___年 春季学期

本科生课程考核

课 程 名 称



形势与政策



论 文 题 目



因时制宜的中国智慧



学生所在院(系)



***



专业



大数据与数字科学



学 号



***4



姓 名



张某某



上 交 日 期



2022/5/16



考 核 结 果



 (百分制)



审 阅 人







(课程论文)

因时制宜的中国智慧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局面逐渐由不平等、压迫与对立走向平等、互惠与协作。本文旨在通过研习新中国外交发展史和大国外交发展的展望,以观察、文献的历史研究法为主,通过对于不同历史时期重大标志性事件的观察思考,希望得出对于新中国外交方略历史经验的简要总结和归纳,并尝试分析外交政策演变的客观规律以及成功经验。

【关键词】新中国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国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提出

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此取得胜利,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就此展开。从此,中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受凌虐、被压迫、遭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真正成为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层面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从此人民站起来了,能够当家作主,自行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尚未安定的内部因素,党和国家仍然面临着诸如外部敌对势力分裂压迫、帝国主义企图重新扩大影响控制等的极其复杂的外部形势。在这种情状下,以毛泽东主席为领导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首要任务。

毛主席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形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亦即“另起炉灶”:彻底割裂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关系,不再承认任何旧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的外交关系,在“新中国”的新基础上产生与世界各国的新关某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彻底铲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与剩余势力,尔后再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防止敌对势力“捣乱”;“一边倒”即坚持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包括团结工农商各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发展成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和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各国无产阶级、广大人民。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初步确立,有利于加强中国和苏联以及各民主国家及其人民对抗可能的外部侵略,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内国外环境,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国内政治经济建设,让新中国在平稳安定的大环境下茁壮成长。与此同时,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结,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有重大历史意义。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西藏地方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创造性地、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月,周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期间,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提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后来,准则成为我国处理一般国际外交建设工作的准绳,并且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人民与政府的承认,极大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发展。

发***国家建立友好互助关系的工作方面,由于一些历史因素,一些国家对年轻的新中国已然保有疑虑、恐惧与误解,对建交持观望态度。为了消除这些不符合实际的误解,并且促进外交关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bd3c4.html

[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法建交带来了什么影响?.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html

[4]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学党史】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版.

[5] 百度百科. 中法建交的战略意义.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5.html

……

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电子签):

年 月 日



课程论文分数(此栏由指导教师填写)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因时制宜的中国智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