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4.拿来主义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4.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运用反证、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
3.通过诵读、讨论,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
4.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
【德育渗透】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建立正确的文化对待观念,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对于优秀的经验可以吸收和借鉴,但必须坚持实际的客观、科学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点拨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考考你:教师描述节日的来历或节日的习俗,学生说出节日的名称。
有人记得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却记不清楚端午节、重阳节;有人喜欢坐在肯德基、麦当劳里享受美国快餐,却很少去品味粽子、元宵的味道;有人喜欢看韩剧,成为哈韩一族,却难得去看看京剧,欣赏一下唐装。面对众多的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早在7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位思想的伟人为我们解出了答案。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一下鲁迅先生所作的《拿来主义》,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某某,浙江XX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_濉贰ⅰ豆适滦卤唷罚簧⑽募冻ㄏXXXXX啊罚簧⑽氖兑安荨罚灰约按罅康脑游募纾骸斗亍贰ⅰ抖鸭贰ⅰ抖募贰ⅰ痘衬场贰ⅰ赌锨槐钡骷贰ⅰ肚医橥ぴ游摹返取?/p>
三、写作背景
《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署名霍某某,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想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四、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朗读课文)
1.思考:“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个自然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个自然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
明确:第2自然段某某“拿来”后,第5、6自然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自然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2.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五、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1.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
提示:这实际上涉及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内涵。
明确:笼统地说,本文谈的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2.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
提示:我们不妨先看清王朝的“闭关主义”。当时清政府以“国情特别”等为借口,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结果使古老的中国处于腐败落后的境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明确:都是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6.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明确:明明要批判,却先作肯定,这种欲擒故纵之法常用于驳论。
五、总结
鲁迅先生犀利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让我们为之折服。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思想的现行者。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只有珍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及外来文化影响等方面展开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4.拿来主义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