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lai604”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15 00:30:18 举报文档

以下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执 教 者】***小学?? 刘某某

【指导老师】***小学?? 尤某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等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推理能力、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所占的空间大小)

2、你知道吗?

(1)一块橡皮擦的体积约是8 ( );

(2)一台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0( );

(3)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36( );

(4) 一本书的体积约是200(   )。

3、出示王阿姨家的厨房效果图,问:王阿姨要搬新家了,可是冰箱还没买,她买冰箱到底要买多大的合适呢?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从生活中所用的物体体积的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动力。其次,通过导入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自学讨论”导学案(附后)

(1)指名学生朗读。

(2)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能与它的( )有关。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有初步感知,为下一步的动手实验及公式推导作好铺垫。]

2、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若干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观察,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然后观察表格,互相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降低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从而提出创造性问题,逐步形成创造意识。]

3、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观察: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和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

[设计意图:分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理解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比较、分析实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书本30页例1。

板演与齐某某,师巡视辅导。

集体讲评。迁移推导,再次尝试第二题求正方体的体积。

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 a3

?[设计意图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V = a?a?a

=a3 (读作a的立方)

附件:导学案

合作探究

1.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 ) 有关。

长(cm)

宽(cm)

高 (cm)

小正方体的数量(个)

长方体的体积

(cm3)



























 2.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若干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1个长方体。

3.边摆边观察,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4.观察上表,你们发现了什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