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相生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相生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中的虚写与实写
(2)分析诗歌中虚写与实写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自主阅读,了解诗歌中的虚写与实写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一)诗歌的“虚”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叫以虚象显实境。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某某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苏轼的《江某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
2.已逝之景之境
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作者把这些事情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李煜的《虞某某》(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
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往事。
苏轼的《念奴娇·XX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XX这一史实。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景,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4.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XX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安.长。”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安.长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安.长。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内容的理解,找出各首诗中实写与虚写的诗句,分析虚写与实写间的关系。
?
(3)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后在课堂上展示。
?
【课后归纳提升】
整理笔记。
就诗歌中的虚写与实写,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
赠别郑炼赴XX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相生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