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wyr8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5-26 09:30:18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六国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自己预习,弄懂生僻字音、形、意,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语虚词。

3.?掌握本文的文体知识“论”——以论证为主。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论证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建议统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外交政策,积极抗战以维护国权。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某某,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六国破灭之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之后,今年又出了一部吸引人心的穿越剧《相爱穿梭千年》,看来近几年穿越盛行哦。上课之前咱们也来穿越一下,请大家回到北宋,与我一同赴一场满汉全席。

时间: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人物:苏轼(时年20岁)

地点:北宋都城开封 事件:苏轼进京赶考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国论》,昔日的战国七雄争奇斗艳何以演变为秦国一枝独秀,且看苏某某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板书:《六国论》题解

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霸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

“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六国论,其实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二、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苏某某(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苏某某为文,成就显著。因此博得他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著名文学家曾巩的好评。欧阳修指出:苏某某之文“博辩宏伟”。曾巩认为:苏某某之文“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

2.?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某某,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于是统治者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朝廷内部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软弱无能以致外交妥协投降。

北宋的这种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某某写《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讽刺当朝统治者,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重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三、梳理文章结构

1.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接着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即“赂者”和“不赂者”,均受赂秦之害进行论证。“赂秦”的国家因“赂秦”而“力亏”;不赂秦的国家因“盖失强某某,不能独完”,故“不赂者以赂者丧”。最后总结,重申论点,“弊在赂秦”。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3)?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下文议论)

2.第2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

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赵、魏三国把祖先艰难得到的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论点。

(1)?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A 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B 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2)?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3)?本段观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的哪一句观点?

3.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事学到了什么?

不震慑于某某。个人在权势面前如果表现出过多的胆怯和退缩,就会失去本身固有的爆发力和创造力,最终碌碌无为。所以我们要想干成一番不朽的事业,就要不震慑于某某,把自己熔铸成正气、胆色、韬略的利剑,勇往直前。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封某某,而是一比一。今天,面对美国的强权,面对日本的挑衅,一定要精诚团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中华56个民族团结一心,敢问世界谁人能敌?

我们中华56个民族手拉着手,心连着心,用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自强不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六国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