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_《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标准(试行)》建筑施工行业实施细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标准(试行)》建筑施工行业实施细则
一、主管部门评估方式
组织专家对示范企业自评报告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评估。现场评估采取检查企业和检查在建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在建项目印证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原则上检查在建项目不少于2个,其中1个进行实地检查,1个进行资料检查(与检查企业时同步进行)。
(一)企业重点检查评估以下内容:
1. 企业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2.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 各岗位职责及考核情况;
4. 企业级教育培训情况,有关人员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情况;
5. 相关制度制定情况;
6. 风险分级管控情况,包括企业在建项目风险点清单(不少于10个项目)、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管控清单、企业现有各类风险点总数等;
7.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包括企业安全检查制度、企业隐患排查计划、排查实施情况、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治理情况等;
8.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包括信息系统应用和与主管部门信息平台对接及有关信息上报情况;
9.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审、更新及沟通等情况。
(二)在建项目重点检查评估以下内容:
1. 项目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2. 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 项目教育培训情况(项目级、班组级);
4. 项目部有关制度建立情况;
5. 项目责任考核奖惩情况;
6. 项目风险分级管控情况,包括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点及危险源辨识是否与现场相符、重大风险评价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有关人员掌握本岗位风险及管控措施情况;
7. 风险告知情况,包括施工现场风险分布图、作业安全比较图、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或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重大风险告知栏、安全技术交底等;
8. 项目(含班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包括安全检查制度、隐患排查计划、排查实施情况、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治理情况等;
9. 项目部信息化管理情况,包括实现全员参与隐患上报、采用移动设备及时管理、及时预警等;
10. 项目风险更新以及信息沟通情况。
二、评估方法及标准补充说明
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标准(试行)
单 位: 日 期: 总 分:
评估
指标
评估
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评分标准
评估方法
评估记录
扣分
评估方法及标准补充说明
基本
要求
(8分)
组织
机构
(2分)
1.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企业体系建设。
2.企业应在领导机构成立文件中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履行的职责。
3.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1.未以正式文件(红头文件)明确建立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的,扣0.2分。
2.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的组成人员不全面,缺一个岗位扣0.2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未担任双预防主要领导职务的,扣0.5分。
3.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及工作组织机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责的,一项不符合扣0.2分。
4.未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扣0.5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未明确实施时间、责任人与分工、工作任务、阶段性目标等,一项不符合扣0.2分。
5.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未履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责的,每人次扣0.2分。
否决项:
未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且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相关职责的,评估不通过。
查文件:
下发的正式文件、企业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管理制度。
查阅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记录等,并核对实施情况。
询问:
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层级、各岗位人员是否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及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1.企业和受检项目是否都以正式文件(红头文件)明确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
2.企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至少包括:法定代表人、分管安全、质量、技术、财务、工程的企业负责人以及安全、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财务等部门负责人;项目领导机构组成人员至少包括:项目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安全、质量、技术、设备、物资、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每缺一个岗位按要求扣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是否担任双预防主要领导职务。
3.企业和受检项目领导机构各组成人员及工作组织机构是否明确有相应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责。
4. 企业和受检项目是否都制定实施方案,内容是否包括实施时间、责任人与分工、工作任务、阶段性目标等。
5.询问人员。企业至少包括法定代表人、安全负责人、总工、安全机构负责人、质量技术负责人、;项目至少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1人、特种作业人员2人、其他工种作业人员1人。
全员
培训
(2分)
1.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评估方式、相关奖惩等。
2.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进行双重预防体系的培训,培训内容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培训结束须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及结果应记入培训档案。
1.企业未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计划或计划不具体的,扣0.5分。
2.培训记录、档案不详实或培训记录无效果评价,无签到表,无教材或课件、授课人等相关记录的,扣0.5分。
3.未分层次、分阶段对全员进行双重预防体系培训,缺少部门/岗位的一项扣0.2分。
4.培训结束未组织进行闭卷考试或考试内容无针对性、流于形式的,扣0.5分。
5.未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评估方式、奖惩规定的,扣0.2分。
否决项:
抽查1~10%但不少于5名相关岗位人员,5人及以上或超过半数人员未掌握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内容,评估不予通过。
查资料:
1.培训计划。
2.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
3.查阅《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或《奖惩管理制度》。
抽查问询:
1.随机抽查、问询各层级、各岗位人员是否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培训内容。
2.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是否明确本企业的重大风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流程。
1.企业和受检项目是否都制定培训计划,内容是否包括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评估方式、相关奖惩等。
2.是否有规定的培训档案资料,其中效果评价是否根据培训计划中规定的评估方式进行。
3. 分层次至少应包括企业、项目、班组三级;分阶段可根据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类组织培训。
4.是否有闭卷考试记录,考试内容是否针对不同人员、岗位进行。
5. 评估方式和奖惩规定可在培训计划中明确。
6. 询问人员。有关双重预防体系培训内容的询问可与前面的询问同步进行。对有关重大风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流程的询问人员,企业至少应包括安全负责人、总工、安全机构负责人;项目应至少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
体系
文件
(2分)
1.企业应制定符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运行考核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体系文件。
2.体系文件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传达至各部门/岗位。
1.未制定全覆盖安全生产责任制,扣1分。
2.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扣1分。
3.未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扣1分。
4.《教育培训制度》未包含双重预防体系内容的,扣0.5分。
5.未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扣0.5分。
6.各项制度不符合企业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一项内容不符合扣0.2分。
7.制度未传达到各部门/岗位的,发现一个部门/岗位扣0.2分。
查资料:
1.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体系文件文本。
2.制度发放或传达记录。
现场检查:
工作岗位是否已获取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体系文件。
1.企业责任制是否覆盖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包括作业人员)。
2.企业是否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3.企业和项目是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 企业《教育培训制度》是否包含双重预防体系内容。
5.企业是否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6.制度中是否有不结合实际、无可操作性情况。
7.至少抽查企业2个部门、受检项目部及其2个班组和岗位有关制度传达情况。抽查可采取询问或查阅资料方式进行。
责任
考核
(2分)
1.企业应在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中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评估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或奖金)挂钩。
2.应落实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根据双重预防体系评估结果予以奖惩。
1.《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内容不具体,未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未将评估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或奖金)相挂钩的,每项扣0.5分。
2.未根据双重预防体系评估结果落实奖惩的,一项不符合扣0.5分。
否决项:
未建立《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评估不通过。
查资料:
1.《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
2.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记录,相关财务、工资(或奖金)发放记录。
1.是否建立《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制度是否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
2.是否将评估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或奖金)相挂钩,并落实奖惩。
3.企业应至少有对项目部的奖惩记录;项目部应有对班组或有关人员的奖惩记录。
风险
分级
管控
(30分)
风险
点确
定
(2分)
1.应按照《导则》或行业规范要求,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2.作业活动风险管控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
3.设备设施风险管控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
4.作业场所风险管控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所有场所。
1.未建立作业活动风险管控清单,扣0.5分。清单未涵盖主要作业活动的,缺一项扣0.2分。
2.未建立设备设施风险管控清单,扣0.5分。清单未涵盖主要设备、设施的,缺一项扣0.2分。
3.未建立作业场所风险管控清单,扣0.5分。清单未涵盖主要作业场所的,缺一项扣0.2分。
4.风险点划分、确定不符合划分原则(不合理)的,一项扣0.2分。
否决项:
风险点有明显遗漏或有10%划分不符合划分原则和企业实际的,评估不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风险管控清单。
2.设备设施风险管控清单。
3.作业场所风险管控清单。
查现场:
通过分析工艺流程、生产现场判断是否遗漏主要作业活动、设备设施。
1.企业和受检项目是否建立作业活动风险点清单,并应至少涵盖危大工程主要作业活动。
2. 企业和受检项目是否建立设备设施风险点清单,并应至少涵盖危大工程主要设备设施。
3.企业作业场所指在建工程项目。企业作业场所风险点清单应至少包括10个在建工程项目。
4. 检查项目时,从作业活动风险点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中各抽查20个风险点,核查其风险点划分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和企业实际。
5. 受检项目中不得有超规模危大工程风险点遗漏或抽查的40个风险点中有10%划分不符合要求情况。
危险源
辨识
分析
(5分)
1.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岗位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2.针对作业活动风险管控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及作业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3.针对设备设施风险管控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1.未按照作业危害分析法或其他适用的评估方法针对作业活动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的,缺一项扣0.5分。作业活动、作业步骤、危险源辨识、分析不准确、重要危险源遗漏不符合GB/T13861内容的,一项不符合扣0.2分。
2.未按照安全检查表法或其他适用的评估方法针对设备设施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缺一项扣0.5分。设备设施检查项目、重要检查标准、危险源辨识、分析不准确、危险源遗漏不符合GB/T13861内容的,一项不符合扣0.2分。
否决项:
危险源辨识有10%不准确的或重要危险源遗漏,评估不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
2.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
询问:
询问主要岗位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岗位人员是否了解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及其危害后果(事故类型)。
1.是否按照作业危害分析法或其他适用的评估方法针对作业活动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是否准确,无遗漏。
2.是否按照安全检查表法或其他适用的评估方法针对设备设施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是否准确,无遗漏。
3. 检查项目时,从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和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中各抽查20个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核查其辨识分析是否符合有关要求。不得有10%不准确的或重要危险源遗漏。
4.询问人员(可在项目进行)。从参与危险源辨识分析人员(评价记录上签字人员)中抽查2人询问参与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从项目上抽查班组长1人、特种作业人员2人、其他工种作业人员1人询问是否了解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及其危害后果(事故类型)。询问可与前面其他询问同步进行。
风险
评价
(5分)
1.企业风险评价应符合《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DB41/T 1646-2018)、行业标准及企业生产实际。
2.参与评价人员应熟知企业情况、掌握评价分级标准,合理评价,评价级别正确。
1.企业风险评价不符合《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DB41/T 1646-2018)要求或企业未结合生产实际制定风险评价分级标准的,扣0.5分。
2.评价人员不熟悉评价分级标准或者风险评价取值不合理(偏低)、评价级别不准确、未依照从严从高原则进行评价的,一项不符合扣0.2分。
3.未按照GB6441-1986标准进行事故类型描述或事故后果与作业步骤、检查项目以及危险源无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的,每项扣0.2分。
否决项:
应判定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存在一项的,评估不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风险评价分级标准。
2.作业危害分析及安全检查表分析等分析记录。
询问: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是否掌握企业重大风险相关内容。
2.相关岗位人员是否熟知风险评价规则并进行正确的评价。
1.企业是否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风险评价分级标准,包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风险度具体取值标准等。
2.从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和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中各抽查20项评价内容,出现评价取值不合理(偏低)、取值与结果不一致等,按要求扣分。不得出现应判定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的情况。
3.事故类型描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询问人员。企业至少安全负责人、总工、安全机构负责人掌握企业所有重大风险相关情况(总数、在什么项目、基本情况);受检项目至少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重大风险所在班组长或作业人员掌握项目重大风险相关情况。从参与风险评价人员(评价记录上签字人员)中抽查2人询问是否熟知风险评价规则并正确评价。询问可与前面其他询问同步进行。
安全
风险图
(3分)
1.安全风险图包括企业风险分布图和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2.在企业总平面布置图上采用不同颜色的图标准确标出风险点、危险源中心所在位置,标明具体名称。至少显示出风险等级最高的风险点、危险源,但各级别风险点数量及总数应以图示的形式给出。
3.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将风险分值最高的不少于5项作业活动以柱状图的形式进行比较。
1.安全风险图数量不够,缺少一张扣0.5分。
2.风险点、危险源标注情况与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扣0.5分;标注位置错误,或名称标注缺失或错误,出现一处扣0.2分;标识大小不一,形式不规范,扣0.2分。
3.作业活动风险分值与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扣0.5分;作业活动名称不规范,出现一条扣0.2分;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不足0.5项,或格式不规范,扣0.2分。
否决项:
风险分布图中重大风险点、危险源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评估不通过。
查资料或信息系统:
1.企业风险分布图。
2.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3.对照风险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风险点等级核对。
查现场:
现场确认风险图中重大风险点、危险源标注位置是否与现场一致。
1.受检项目是否有现场风险平面图和作业安全比较图。
2. 现场风险平面图风险点的标注、位置、名称是否与评估结果不一致,或有缺失和错误;大小、形式由企业自定,但应规范、统一。不得出现重大风险点与现场和评估情况严重不符情况。
3.作业活动风险比较图可以采用不少于5项分部分项工程,以柱状图的形式进行比较。风险高低按照分部分项工程所有风险点评价中的风险度的最高取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风险
控制
措施
(6分)
岗位人员应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经过企业相关程序评审确定,控制措施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
1.控制措施与潜在的危险源及事故后果无对应关系、无针对性或与实际不符、可操作性较差、未有效落实、有遗漏的,一项不符合扣0.5分。
2.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岗位人员未参与控制措施制定的,每人次扣0.2分。
3.企业未按程序组织进行控制措施评审确定的,扣1分。
否决项:
核查控制措施,10%及以上控制措施与危险源及潜在的事故后果无对应关系、无针对性或与实际不相符、不具有可操作性、未有效落实、管控措施缺失的,评估不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检查控制措施制定过程,是否全员参与并经过评审确定,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无疏漏、可操作性强并有效落实。
现场检查:
核查岗位人员是否落实自身岗位相关控制措施。
1.从受检项目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和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中各抽查20个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核查控制措施制定情况。不得出现10%及以上控制措施与危险源及潜在的事故后果无对应关系、无针对性或与实际不相符、不具有可操作性、未有效落实、管控措施缺失情况。
2.企业和项目部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岗位人员是否参与控制措施制定,可抽查控制措施制定评审记录有关签字人员是否涵盖相关人员(企业至少应包括技术、安全、质量方面专业人员;项目至少包括技术、安全、相关班组长和作业人员)。
3. 企业或项目部是否有控制措施有效性评审记录。
4.检查受检项目重大风险及至少2个较大风险相关岗位人员是否落实自身岗位相关控制措施。
风险
层级
管控
(5分)
1.企业应结合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等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原则,确定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层级,落实管控责任。
1.风险管控层级不符合标准要求或风险管控层级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不相符的,扣0.5分。
2.各风险点和危险源未根据管控层级确定责任部门及人员,落实管控责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沟通及效果。询问可与前面其他询问同步进行。
备注:1.本评估标准适用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创建运行能效评估,学校、医院等单位可参照使用。
2.每一评估要点的分值扣完为止,不出现负分。
3.本评估标准共计100分,评估中出现不参与考评项,换算公式如下:
双预防得分(百分制)=双预防工作评估实际得分÷(100-不参与考评内容分数之和)×100。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4.企业评估总分不少于80分合格。评估中出现“否决项”或累计得分少于80分为不合格。
5.评估记录应根据评估标准逐项描述评估情况,并附带相关评估记录,不能仅简单填写不符合项,应详细记录抽查问询和现场检查情况。
说明:1.文中《导则》是指《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
2.GB/T13861是指《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
3.GB6441-1986是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4.企业风险评价管控评价应符合《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DB41/T1646-2018)。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_《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标准(试行)》建筑施工行业实施细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