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诗意境和意象艺术

本文由用户“shsh83439136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3-09 09:50:58 举报文档

以下为《赏析古诗意境和意象艺术》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赏析古诗意境和意象艺术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某某,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诗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某某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某某》、《梅花某某》与乡思乡愁有关;杜某某是酒的代称,贾某某、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燕”的意象 。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某某后清明”(晏某某《破阵子》)。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某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

(2)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某某、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某某足系诗传给其夫任某某。任某某离家行贾某某,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某某足。时任某某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某某《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某某《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某某《淮南子》)。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源于《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以折柳表惜别、相留之意。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惜别怀远)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怨别之情。如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某某,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两边长满垂柳,是首都的门户,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某某,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某某。”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4)、堤柳某某: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2.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某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3. 南浦——水边送别之地

南浦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 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的一个专名了。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刘某某《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某某、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张某某《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某某。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某某这首诗,写所思所念之人再也无处寻觅,只有一轮皎月,将幽冷清光洒落庭院。离人不见,明月多情,陪伴着孤独的诗人。

月亮,诗人的知己。多情的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陶某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独酌》)的飘逸心性,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的思乡情感,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的放旷情怀……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更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月亮,投射着游子浓浓思乡情。孤悬天际的月亮,既照异乡又照故乡,勾起诗人的乡情乡恋,同时又成为乡愁的慰藉。白居易《望月有感》:“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弟兄离散,天各一方,诗人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一轮明月,想象着离散亲人共看明月潸然泪下的画面。白居易勾勒的这幅异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成为游子思乡的一个经典镜头。

月亮,寄托着离人悠悠别情。皎洁的月亮照我亦照人,音书断绝声讯不通,借月问候就成为诗人怀人的一种独特方式。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某某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见,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将自己的思怀之情寄与明月。这两句诗一说心中愁思诉之明月,一说明月无私友我同照,一说借月捎愁托附离情。本来无知的明月,竟成了诗人的知心朋友,将对朋友的思念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月亮,见证着情侣绵绵恋情。新月如眉,楚楚动人,满月如面,丰腴温柔。当空皓月,是连接沟通天下有情之人的中介,双方情感通过一轮明月交融,月亮从心理上拉近了恋人的距离,促成了恋人间的亲密。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月下树前的迷人景色,为初恋的情侣增添了诗情画意,同时也见证着爱情的欢愉;而物是人非,“不见去年人”的怅惘,似乎连月亮也为之伤情。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她是一种道具、一种背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一种审美意趣。她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为壮丽山川增色,引无数诗人折腰。于是,月亮意象无处不在地渗入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铸为作品的血脉和灵魂。

(1)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对月思人,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某某:“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 李煜《虞某某》)——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某某,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3)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某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4)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3. 鸿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1)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隋人薛某某《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某某。”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2)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4.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

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5. 莼羹鲈脍——思乡之情

典出《晋书 张某某》。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6.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

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7、捣衣行为类意象——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船——漂泊、自由

(1)浮萍、飞蓬、孤雁等用以表现漂泊之感,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2) “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g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自然界的梧桐细雨到了诗人笔下就让人感到凄楚悲凉了,家国破亡的伤痛,情人别离的哀愁,思念家乡的凄苦都可以在梧桐细雨中“听”得到。

周某某《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某某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温某某《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某某,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芳草——喻离恨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3、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某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某某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4. 水——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在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常以水喻某某,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李煜《虞某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5.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 江某某》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某某《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某某猿啼又一年。”

6、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乡愁乡思

(1)、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某某、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某某,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某某。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某某《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7、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某某《九子坡闻鹧鸪》)

8、沙鸥——飘零,伤感

9、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李商隐《隋某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0、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1、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12、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某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隐逸,脱俗,坚贞高洁的品质,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2、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不屈不挠,纯净洁白,坚强,高洁人格的象征。

3、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美好,杨花有飘零之意,兰有高洁之品。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4、 松柏——傲霜斗雪,坚贞高洁,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5、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气节,积极向上,“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某某”的品格。

6、黍离——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 王风 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某某》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7、草木——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身份、地位的卑微。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8、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9、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某某《感恩多》)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3、连理枝、比翼鸟——比喻恩爱夫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4、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某某,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某某《长安古意》)。

5、琴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某某,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某某”“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游某某 宋 程某某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某某,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宿建德江 孟某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案: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某某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1分)整个场景昏暗清淡,(1分)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1分)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赏析古诗意境和意象艺术》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