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郭某某
我国的民事立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标志是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行。犹记得笔者1987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时,民法老师欣喜地说,你们这批学生好时候了,我们国家已经有了民法,现在虽然还是民法通则,将来有一天也会有民法典。如今这一天终于到来。
那么,制定民法典为何如此重要?它对我们每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此,笔者结合学习民法典的一些思考,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某某。 可以从下述几个维度来认识民法典。 第一、民法典的层级与位阶。2011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可以看出,宪法之下,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立法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作为基本法律,民法典归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属立法权范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或修改。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连同其他基本法律)的地位仅次于宪法。 第二、民法典的性质。民法是典型的私法。法理上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主要看其调整主体。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之间关系的法律,公法的主体一方总会有国家,而国家与另一方不可能构成平等主体。私法主要指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民事主体地位完全平等,国家作为民事主体也可参与民事活动,它和其它主体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对私权利来说,法无禁止即自由,所以民法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意思自治,即只要没有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民事活动则遵循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国家不予干涉。 第三、民法典的价值取向。毫无疑问,权利本位成为民法典最响亮的表达.民法典通篇以确认和保障民事权利为取向,以保障和救济民事权利为要义。如果说宪法是“写着人XX利的一张纸(列宁语)”民法典就是把宪法规定的公XX利一一转化为具体的民事权利。权利本位构筑起民法典的逻辑主线,权利保护成为民法典的灵魂和归宿。 第四、民法典的法典特质。法典者,集大成也。民法典不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法条容量最庞大的一部法律,更在于它的体系性、完整性。它包含总则、分则,分则又分为各个编,整部法律贯通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各个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典实施后,原有的单行立法全部废止。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迈入一个新阶段。 依笔者看来,这部法典的特色和亮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人格权独立成编。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各项权利,民法典把宪法宣示的“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落实到具体法条中,体现了全面保护人格权的原则。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现有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民法典仍然将人格权保护列入侵权责任范畴内,没有独立出来。在这方面,我国民事立法是一大突破。第二、直面现实问题,吸收最新成果。人们往往把民法称为“社会生活大百科”,它涉及百姓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而现实生活复多.杂变,常常充满不确定性。如何适应多变性,无疑是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法调整范围的表述原文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典第二条的表述修改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不但立法语言更简洁,而且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调换了前后顺序,这说明民法典的立法重心更侧重保护人身关系.彰显了人本主义立法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指导思想。 白莲中学 2021.11.20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