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测试 (7)》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某某,在于制;秦某某,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郡县制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世袭制度确立
C.分封制度形成
D.禅让制度确立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在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
B.在全国统一文字
C.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
D.中央机构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4.“打虎拍蝇”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锦衣卫
5.秦朝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的中央行政体制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6.《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7.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8.秦朝时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些措施的深远历史影响是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9.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社会经济
C.防止了外敌侵略
D.加强了民族团结
10.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记载,只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皇权的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1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12.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
A.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C.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
D.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
13.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政治制度
B.都加强了皇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
D.都属于官僚政治
14.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
材料十:三十六年,……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某某:“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某某,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1)依据材料一,秦王嬴政打算改变“名号”的原因是
(2)依据材料二、三,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的意图是
(3)依据材料四、五,皇帝制度的一个特点是
(4)依据材料六、七,皇帝制度的另外两个特点是
(5)由表及里地归纳材料八、九、十所包含的信息
(6)综合上述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本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测试 (7)》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