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计算机技术概述》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知识
授课教师
宋某某
授课对象
188/189
授课日期
2022.8.26-2022.9.5
使用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
出版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授课课题
计算机技术概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和了解的图片、文字资料,描述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工作、科研、国防等场合的应用,并能说出各种应用领域的特点。能够表述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图片、文字记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过程,认识计算机的分类与各类的特点。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从而体会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
能够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具体事例,结合计算机发展及在生活、工作、社会各个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进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技能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理解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及特点。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列举计算机分类产品及使用场合。
3、情感目标:
具备正确的信息观念
掌握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计算机发展及分类;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识别并区分计算机发展阶段;
收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案例,描述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从生活实例中搜集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探讨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场景
计算机教室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电脑、电子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及信息化应用
任务1
了解计算机技术
1.信息技术
首先出示PPT,展现人类社会信息的记载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发展历程,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
2.信息与数字化
其次,提出“信息技术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呢?”,由问题过渡到描述教材的学习内容:信息与数字化。在这里简略地介绍“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
3.处理信息
最后,提出问题:计算机如何处理信息呢?
概括信息技术的三要素:被收集的数据,组织并处理数据的软件,支撑软件运行的计算机硬件。
课本上勾画信息技术的概念:人们利用计算机、通信、多媒体等技术设备和工具的方法和手段,获取和处理信息战略资源的综合技术就是信息技术。
快速阅读教材,找出信息、数据、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请三位学生复述。
简略描述:数据在计算机内部是用0和1两个数字来表示的,用一连串0和1数字的序列就可以表示更复杂的数据,计算机存储、控制、运算这些数据最后分析结果,即为得到的信息。例如,当用语音往计算机中输入字符时,先必须打开语音识别软件,激活软件工作。话筒接受你话音的声频脉冲,计算机把这些脉冲转换成一串二进制数,软件编制的程序接受这些数,破译出这些数字所表示的文本,并将其显示在文本框内,完成语音的识别。计算机内部已经用一些预定的二进制数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
设计意图:搜集计算机在生活、生产、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案例,学习信息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任务2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2.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首先,提出“什么是计算机”的问题,给学生建立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为一种可以接受输入、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并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补充。
出示真题链接,学生抢答。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探索(作业布置)
(1)探索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2)讨论信息技术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关系。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成为有信息素养的公民?
(3)信息社会应该以什么为标志?你是如何理解信息社会的?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并根据所学PPT知识完成本节思维导图。
拓展知识,完成相关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本次课利用两个课时复习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的基本概述,学生之前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还不深,这里还需要强化,另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待加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计算机技术概述》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