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以民为本 服务社区写作范文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以民为本 服务社区
作为政府窗口工作人员,对待群众和企业,都应该做到“笑脸相迎”,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亲力亲为,用心去解决落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出现:脸难看、门难进的怪象。作为社区工作者,从某种程度而言,比窗口人员更贴近群众,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要做到比窗口人员更亲民、为民。
加强社区治理要增强换位服务意识。***,每件小事都连着民生,决定着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是社会治理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服务人员,就必须要扑下身子,倾听群众声音,面对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碰见的事,学会换位思考。面对事情,拒绝生搬硬套的工作方式,摒弃高高在上的工作姿态,多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通过换位思考的灵活机动来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社区治理要增强热情服务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社区工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热情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作为社区居民的“服务员”,应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遇到问题不敷衍、不推诿,遇到难题不后退,以真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每一件群众的“小事”办成“放心事”,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增强群众的满意度,赢得群众的口碑。
加强社区治理要增强细节服务意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体现水平,细节体现效率,细节体现质量,细节决定成败。要树立重视细节的工作理念,增强把握细节的本领。社区服务工作无小事,必须十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做到大事不含糊,细节不马虎,要聚众身边的小事,从点滴入手,从现在做起,为民服务解难题,把群众关切的事情做好做实做细,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关键一环。社区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治理政策的“传声筒”、“执行人”,社区居民的“服务员”,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只有如此,***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和党的“温暖”,由表及里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照亮邻里,温暖一方
在街道工作了多年,经常和社区工作者接触,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像辛勤的蜜蜂,为了居民的甜蜜生活不停地奔波。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工作者是惠民政策的直接落实者。每天走街串巷,倾听家长里短,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居民关心的难事、杂事、烦心事;不少人很多时候都需要早出晚归,甚至牺牲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平常的日子,他们默默奉献;危急的关头,他们勇挑重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面对病毒的威胁、物资的紧缺,社区的党员干部没有任何犹豫,迅速进入状态、坚守岗位,奋战在社区防控的第一线。从入户摸排到转移患者,从统计情况到筹集物资,他们就像疫情阴霾里的一束光,照亮邻里,温暖一方。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防控过程中,我们身边涌现出了“荆楚最美抗疫家庭”。社区书记宁德兰,骨折还未痊愈就拄着拐杖投入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成立25个临时支部,对辖区内开展“地毯式”摸排,动态掌握情况,守牢了社区防线。几个月下来,嗓子喊哑了,脚留下后遗症,依然无怨无悔。她的丈夫是名民警,也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忘我付出、倾情奉献。他们用“小家”守护大家,诠释了为民服务的不懈追求。
对社区工作者来说,岗位平凡,但事业不平凡。不管从事社区服务的时间是长还是短,他们都把责任扛在肩上。已经到退休年龄的社区书记柯某某,对社区和居民有万分不舍,居民也舍不得她,尽管家人劝她安享晚年,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为社区工作。她说:“居民就是我们的亲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居民为主体,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社区事务联动协商议事机制;有的组建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帮助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从“参与其中”到“用尽其能”再到“齐抓共管”,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形成良性互动,奏响了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最活跃的细胞,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时刻把人民记在心间,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让“这根针”有序穿起为民服务的“千条线”,绣出美好的生活图景,绣出人民群众的笑语欢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以民为本 服务社区写作范文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