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生态系统复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单选题
1.珊瑚裸尾鼠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大堡礁上的啮齿动物,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其栖息地不断减少,食物来源短缺,常与海鸟和乌龟争夺海草和甲壳类等食物,最终导致珊瑚裸尾鼠成为首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珊瑚裸尾鼠与海鸟和乌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珊瑚裸尾鼠是初级消费者,仅仅属于第二营养级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使珊瑚裸尾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
D.以上事例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答案】B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常与海鸟和乌龟争夺海草和甲壳类等食物”可知,珊瑚裸尾鼠与海鸟和乌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常与海鸟和乌龟争夺海草和甲壳类等食物”可知,珊瑚裸尾鼠是初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其栖息地不断减少,食物来源短缺”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使珊瑚裸尾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C正确;
D、以上事例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故选B。
2.假设某棉田生态系统只存在“棉花→棉铃虫→食虫鸟”一条食物链。其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字母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食虫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B.用于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b-(d+e)
C.若食虫鸟增加1kg,则需要消耗棉花的生物量为(a/g)kg
D.棉花、棉铃虫和食虫鸟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答案】D
【详解】
A、食虫鸟是第三营养级生物,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流向分解者,c是第二营养级生物棉铃虫的同化量,A正确;
B、用于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c-呼吸消耗量e=摄入量b-粪便量d-呼吸消耗量e=b-d-e,B正确;
C、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第一到第二、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c/a×100%、g/c×100%,若食虫鸟增加1kg,则需要消耗棉花的生物量=1÷(g/c×100%)÷(c/a×100%)=(a/g)kg;C正确;
D、棉花、棉铃虫和食虫鸟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但不能进行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D错误。故选D。
3.盲鳗生活在海底,以海底的腐肉为食。海底终日无阳光,盲鳗的眼睛出现了退化。盲鳗的防身武器是其自身分泌的黏液,黏液中的纤维丝会很轻易地进入捕猎者的鳃中,让用鳃呼吸的捕猎者迅速窒息。盲鳗的黏液只对用鳃呼吸的动物致命,但没鳃的海狮和海豚能巧妙地避开这一陷阱并捕食盲鳗。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黑暗环境诱导盲鳗的眼晴出现了退化,这本质上也是一种进化
B.盲鳗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基因突变的利与弊是相对的,基因突变决定了盲鳗的进化方向
D.盲鳗与捕猎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两者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详解】
A、盲鳗的眼睛出现了退化并不是黑暗环境诱导出现的结果,环境只对生物的性状具有选择作用,A错误;
B、盲鳗生活在海底,以海底的腐肉为食,属于分解者,B错误;
C、基因突变的利与弊是相对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盲鳗的进化方向,C错误;
D、盲鳗与捕猎者之间、盲鳗和生活环境之间都在相互影响,存在共同进化,盲鳗与捕猎者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D。
4.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就地保护
【详解】
(1)互花某某原产于美洲,引入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说明互花某某的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原因是互花某某在新环境中,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互花某某入侵后,当地的物种丰富度将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2)由于生物富集现象,一般食物链上的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
(3)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之后我国又从欧洲引入,并在江苏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实行易地保护。
(4)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方面的间接价值。为了保护湿地,我国已建立了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就地保护。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生态系统复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