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小学校外配餐单位需要具备四个资质条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小学校外配餐单位需要具备四个资质条件
中小学校外配餐实行属地管理、学校和配餐单位落实的原则,建立教育、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加强中小学校外配餐管理工作,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
中小学校外配餐单位需具备以下资质条件:
1.具备营业执照,取得载明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2.具有与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烹饪、贮存等场所和设施设备,并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要求。配备封闭式食品专用运输车辆。
3.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4.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选择哪家校外配餐单位,家长说了算
学校为学生提供校外配餐服务,应由家长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用餐实际需求和家长委员会申请,向家长委员会提供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配餐单位名单,广泛听取家长意见,研究讨论后由家长委员会确定集体配餐单位,并合理确定配餐企业供餐周期。学校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要有详实记录。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轮换机制。
家长委员会确定配餐单位,要严格履行资质审核和实地考察程序,重点审核和考察配餐单位的资质信誉、生产能力、服务质量、加工场所、工艺流程、卫生状况、运输车辆、运输距离等情况。家长委员会与配餐单位协商科学合理确定配餐质量、餐量、价格、缴费方式、服务周期等配餐服务内容。
配餐单位确定后,受家长委员会委托,可由学校与配餐单位签订供餐协议(合同)。协议(合同)内容包括:校外配餐单位服务标准、取得资质情况、材费标准、缴费方式、发生食物中毒或食品出现异物处理办法、违约责任、服务期限、供餐场所等。协议(合同)签订后,学校要向属地市场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要公布配餐信息,接受监督
各级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科学合理的配餐单位选择具体办法,确保配餐工作规范、有序、科学运行。鼓励建立学生集体配餐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监管云、APP等平台,加强科学化管理水平。鼓励地方政府为有需求的中小学配建食堂。
学校可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校内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公布配餐单位名称、地址、食品经营许可证、供餐服务协议(合同)、餐费标准、每周带量食谱、营养素供给量、主副食的餐量、主要原料来源等信息,接受家长、师生和社会监督。
学生监护人根据配餐服务协议(合同)向配餐企业缴纳学生餐费。配餐单位负责学生餐费收缴工作,建立收费留痕制度,保留用餐人员缴费记录。
出现七种行为,取消为学校供餐资格
实行配餐单位退出机制,配餐单位出现下列情况的,取消为学校供餐资格。
1.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被市场监管部门吊销或注销食品经营许可证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
2.为学校配餐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3.市场监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采购加工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使用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降低食品安全保障条件等食品安全问题的。
4.出现降低配餐质量和餐量标准,随意变更配餐食谱的。
5.食品的配送温度和食用时限不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有关要求的。
6.转包、分包配餐业务、擅自变更配餐生产地址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的。
7.存在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经营行为的。
制定陪餐计划,做好陪餐记录
学校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制定陪餐计划,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陪餐人员负责对饭菜进行客观评价,做好陪餐记录,及时解决陪餐中发现和学生反映的食品质量、分量、温度、安全、卫生和营养等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家长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收费,或者配餐单位支付等方式筹措所需经费。
设定课后服务性收费的,收费标准由市(地)、县(市)发展改革部门、教育部门核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由配餐单位支付的,支付标准可按配餐企业雇佣社会人员入校服务管理应付费用标准确定,配餐企业不得按照参与配餐服务学生人数支付,不得直接向教职工支付。各地政府可结合实际,制定中小学校外配餐入校管理服务教职工服务报酬的具体办法。
《配餐管理办法》明确把校外配餐入校管理服务作为中小学德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通过学生组织、值日生制度等形式参与配餐的分配和餐后的清洁整理等服务工作,实现中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小学校外配餐单位需要具备四个资质条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