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太子奶与三大投行的对赌协议案例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目录
一、对赌双方介绍 2
1.1太子奶 2
1.2 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三大投行 2
二、太子奶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原因 2
2.1内部原因 2
2.2 外部原因 3
三、收购过程 3
四、三大投行进入太子奶后的状况 4
4.1经营成果 4
4.2上市失败 5
4.3内忧外患 5
4.4政府托管 5
4.5外资银行倒逼实行破产 6
五、太子奶与三大投行对赌协议风险分析 7
1、太子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7
2、三大投行所面临的风险 7
2.1 三大投行未充分尽调太子奶 7
2.2 三大投行未能及时转让太子奶股份 7
3、政府层面引发的思考 8
六:解决的对策 8
1、从企业方面, 8
2、 从投行方面 8
3、 从政府方面 8
太子奶与三大投行的对赌协议案例研究
在私募股权融XX,由于投融资双方不能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同时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等差异,进行谈判时签订了根据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再次调整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即对赌协议。2006年12月,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联合向太子奶投资,并因为双方***估值判断不同,太子奶与三大投行(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签署对赌协议,在7300万美元注资到位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年销售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投资银行的股权比例;而如果太子奶集团完不成30%的年销售增度,李某某(太子奶创始人)将失去控股权。然而经过多次尝试, 太子奶并未达成相应业绩指标,李某某最终失去太子奶控制权,并且身陷囹圄。
一、对赌双方介绍
1.1太子奶
1997年,当时刚刚创立仅一年的太子奶,在央视的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中砸下8888万元,一举获得该年标王。而当时太子奶的总资产都达不到这个竞标数额,年收入更是不足500万元,甚至连20万元的招标“进场费”都是借来的。正是在这种近乎丧失理性的行为中,太子奶的知名度迅速跃升,随之而来的是销量的一路狂奔。饮料作为一个高收益的行业,李某某深知广告的重要性。
自2002年起,太子奶逐步踏上了扩张的道路,先后在湖南XX、XXXX、湖北XX、四川XX、江苏XX上马了五个生产基地,总投资预算超过20亿元。根据李某某的规划,五大基地建成之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如此巨大的产能规划,对2002年实际销售额刚刚过亿的太子奶来说,无异于放卫星式的规划。
太子奶的销售额虽然在连年增长,但似乎也无法支持其大规模的产能扩张投资,于是李某某借助太子奶的品牌知名度,对上游供应商采取先供货后付款的模式,对下游的经销商则采用先打款后发货的方式。并且,李某某后来逐步完善了这种模式,经销商不仅要先打款,而且还得预交年度进货量的10%作为保证金,再辅之以高额的销售返利回报,以及完全的退货承诺。据了解,太子奶一度根据经销商的打款额度,按130%的比例给经销商发货,再加上年底的返利,将毛利率的45%贡献给了经销贡献给了经销商,而太子奶自己的利润则不足10% 。这种模式空前提高了经销商提前付款的积极性,也很大程度地充实了太子奶的现金流。太子奶对经销商的销售模式完全迥异于其他乳品企业,太子奶主要采用的是贸易式营销而非市场式营销,注重吸引经销商的资金,而对市场维护和市场化运作鲜少关注。
***国二、三线城市的巨大市场,在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纵横驰骋,在太子奶高速增长的那几年,似乎整个系统都能够一环扣一环,实现无缝对接。太子奶的销售额也从2001年的5000万元一路增长到2006年的15. 3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
1.2 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三大投行
二、太子奶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原因
2.1内部原因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利益输送,锒铛入狱,政府拯救最终以惨淡收场。
六:解决的对策
1、从企业方面,
企业家可以有适当的愿景,但更应该合理评估自身实力,不能盲目扩张,资产负债规模应合理稳健,资产结构应该匹配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广告策划,更应该重视品牌的运营,产品的创新,***谋得一席之地。
从投行方面
从政府方面
政府在处理与企业特别民营企业的关系上,理应有自己的边界,在政府不该介入也管不好的领域,大幅度地削减和放松政府干预,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不要直接插手企业的活动,对企业的调控要采取间接的方法,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来实现。政府着重要在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上下功夫。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太子奶与三大投行的对赌协议案例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