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后发优势理论解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962年,美国经济史学家Alexander Gerschenkron在研究了意大利,法国,俄国等国家的工业发展史后,总结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后发优势理论(Late-developing Advantage Theory),虽然已经过去了50多年,回头看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历程,还是可以看出相当程度的对应,有些观点仍然值得思考。
Gerschenkron认为落后国家的发展路径,与先进国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落后其实也意味着优势,最明显的就是可以引进和导入当下最先进的技术革新,加之又拥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优势,这些都可以帮助落后国家完成爆发式(而非渐进性的)发展。因为落后程度越高,先进国的技术创新的存量就越大,落后国家发展的潜在可能和与现实的距离和紧张程度就越大,一旦排除了某些资本,市场和人才上的障碍,发展将是爆发性的过程。而由于先进国的惰性和惯性,缺乏大力度投资的动机,在引入新技术时的犹豫,也给落后国家的超越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然Gerschenkron也指出,这个是乐观估计下的理想状况,落后既是优势,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落后程度越大,相应的超赶的动机越足,蛙跳式追赶的幅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它不可能无中生有地从0变出个1来,整个经济体的持久发展是没法只靠互联网创新来维持的。
如今日本无论是实业界还是学界,的确对互联网产业缺乏足够的兴趣,本质上日本还是一个植根于ものづくり(制造业)的国家。东大里有一个ものづくり}LU堆芯骏互螗??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而没有设个什么互联网产业研究center(估计以后也不会有吧)。其实也不光是东大,日本全国的大学和大会社里遍布着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ものづくり研究所。我所在的研究科也没有一个教授是重点研究互联网产业的,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来询问我留学相关的中国学生后辈们几乎清一色地开口就说要研究O2O,第三方支付,sns之类,两个国家间这种奇妙的温度差的确很有意思。
很难用一句话判明哪个好,哪个不好,毕竟连先进和落后这一对概念都是相对而言,随着历史的进程可能互相逆转的。日本的互联网热潮早在90年代末本世纪初就兴起过了,结果是反而促使大批线下实体行业控制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短期内恐怕很难再掀起技术革新的热潮了,毕竟平成年代一直就是这么温吞水过来的,没有需求,就没有伤害。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后发优势理论解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