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2数据与计算第5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5.1 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5.1 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一、项目目标分析
由现实中的礼仪引申到网络礼仪,了解网络语言礼仪与现实礼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分析网络语言在网络中产生的影响,明确网络礼仪的基本规则,做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言行一致。
通过对网络欺凌事件中各个角色的作用及影响分析,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有效应对网络欺凌。
通过网上信息发布案例分析,了解信息发布对自己及他人产生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网络行为决策表,关注对他人的影响,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做到恰当、合理的网络行为决策,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
牢记网络礼仪的黄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项目内容分析
项目主要围绕“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信息”开展学习,通过“遵守网络礼仪,应对网络欺凌”和“保护自己与他人”两个任务的设置,分别探讨了四个问题:网络语言礼仪、隐私保护(网络欺凌)、信息发布和网络行为决策。
网络语言礼仪通过从现实生活礼仪引申到网络礼仪,从现实生活问候语引申到网络问候语,让学生了解现实与虚拟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做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言行一致,自觉遵守网络礼仪规则,有效保护自己及他人隐私。
隐私保护(网络欺凌)通过对网络事件中参与者及传播范围的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解网络欺凌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可能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网络不文明语言的使用,都可能在网络上被“放大”,形成网络欺凌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信息发布是人们经常在网上与他人沟通、互动的行为,通过信息发布事件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都会在网络上产生不同的影响。
网络行为决策是根据信息发布产生的影响,对发布的所有信息做出分析和有效的判断,决策何时、何地发布什么样的内容,尊重自己和他人隐私,运用网络礼仪的黄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出正确的网络行为决策。
三、项目教学建议
本项目教学用两课时完成。
第1课时“遵守网络礼仪,应对网络欺凌”主要探讨“网络语言礼仪”和“隐私保护(网络欺凌)”两个内容,通过角色扮演、事件及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多种方式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礼仪的重要性,做到自觉遵守网络礼仪规则,有效应对网络欺凌。
第2课时“保护自己与他人”主要探讨“信息发布”和“网络行为决策”两个内容,教师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案例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层次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完成相关内容的制作等,真正理解并有效实施网络行为决策,合理发布网上信息,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
师: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的交际方式和艺术表现,更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技巧。下面我们一起完成小活动,考考同学们几个礼仪小常识。
生:完成活动。
活动1:观察图片,描述握手的先后顺序。
1 2 3 4
握手礼仪的顺序:先长辈后晚辈,先女士后男士。
活动2:请出几位同学,演示初次见面时的礼仪。
活动建议:1.请出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作为主体。
2.再请出一位男同学作为客体。
3.分别演示与男同学握手的方式,与女同学握手的方式。
4.主体和客体分别用语言表达初次见面的问候。
握手礼仪
问候礼仪
握手时要用右手,目视对方,表示尊重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不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片选择的题目是否会产生歧义?
会 修改
不会 继续问题5
5.……
……
5.……
……
生:发布小组作品,自评互评。
四、小结
1.信息伦理即指人们在进行信息活动时,处理相互关系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2.网络礼仪的黄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会帮助你判断怎样做是正确的。
五、练习
在教师节那天,同学们为每位老师做了最精心的安排,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老师和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感人、开心的教师节,很多同学把这些温馨的画面拍摄下来。如果同学们想把这次活动发布到个人空间或者朋友圈,请你根据本堂课学习的信息发布的影响和网络行为决策方法,为大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2数据与计算第5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5.1 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