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师应该如何听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师应该如何听课、评课?基于核心素养,可以这么做!(全面实用)
如今,核心素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教材和教学都应当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
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改进听评课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作者赵某某老师是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有过多年听、评课经验,他是如何看待一堂好课的呢?一起来学习。
/
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
有学者指出,目前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有散漫化、表面化、作秀化、一刀切、无准备、少对话、欠精细、效率低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核心素养中寻找答案,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 1. 目标预设和达成
听评课要从关注三维目标转变到关注核心素养。
关注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具体学科核心素养(当然这是最主要的),还要关注更上位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更加关注育人价值。
听每一节课,都要想一想,这节课这么上有没有育人价值?有什么育人价值?
● 2. 教学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达成目标,我认为要实现从关注学科概念到关注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转变。
有些老师确实关注了学科概念,但一节课下来,往往重点不突出。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跨学科概念对于学生形成核心素养非常重要。
听评课活动中,要关注执教教师是否重视了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
● 3. 教学活动
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听评课时应该从关注探究转变为关注探究与实践,既关注探究又关注实践。
探究主要是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关于自然界现象的一种解释;而实践是要解决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科学教育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这也是国际科学教育的一个趋势,现在流行的STEM,其中有一个就是工程实践。
● 4. 教学方式
在情境创设方面,要关注作为导入环节的情境设计到作为问题解决型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的转变。
过去我们评价一堂课的情境创设怎么样,往往看导入环节是不是设计得巧妙、生动,是不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作为情境创设要尽量真实。
所谓真实,就是指在现实生活、科学研究中真实存在的情境。
过去,我们关注教师的释疑解惑,但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仅释疑解惑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然后去分析解决问题。
怎么去激疑生惑?目前还做得很不够。一节课下来,往往是教师满堂问,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在高中,齐问齐答的状况非常普遍,但这不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
能不能让学生在更多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应该是听评课重点关注的部分。
● 5. 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评价学生的?有哪些手段、做得怎么样?在这方面,听评课要实现从关注评价的促学功能,到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的转变。
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应该更加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通过评价去育人,老师在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方面、观念方面、思维方面的表现。
/
听课到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关于听评课,比较专业的说法叫课堂观察。我们要把听课活动变得更专业,就要实现从“听课”到“课堂观察”的转变。需要明确,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观察什么呢?崔某某教授曾指出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程实施、课堂文化。
怎么观察?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上观察和课后交流三个方面。
听课者在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如果不准备,往往收获很有限。比如,如果观察的主题是提问,要把提问解构成若干个观察点:
提问的数量、类型、层次,提问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类型,教师候答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有有效的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既要包括探究活动,又要包括实践活动。
第五,要联系现实生活。即使学习非常微观的内容,也要联系现实生活。
第六,启迪人生,引导学生创造未来生活,这是最高的要求。学生物课,能够做到启迪人生吗?
比如我们讲细胞,会讲到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过程,这是为个体做贡献、为整体做贡献,当然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我们联系一下每个人在社会里生活,有时候也需要一些牺牲精神,牺牲个体、牺牲局部是为了整体。如果将细胞学讲到这个程度,是不是对人生有启迪呢?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的这些都不是标准答案,我希望各位老师一起来思考,去补充一堂好课的标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师应该如何听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