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解读ppt

本文由用户“zzzhao081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3-18 12:35:28 举报文档

以下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解读ppt》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解读

——兼谈数据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编写组

2017.2【背景】

政务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开发利用和共享开放,是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多年来的努力目标。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17号)提出,编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 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482007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制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国家标准,为开展政务信息资源规范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础。3/48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政务信息化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随着网络强国、大数据、互联网+等战略部署的全面实施,提出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目标和时间表:时间表4/48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及附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发改办高技[2016]2768号),组织相关中央部门和部分省市,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的试点工作。

根据本次研讨要求,就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原则、政务资源的分类、元数据、目录、编制程序、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等要点,以及多类型数据标准,作一交流。5/48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原则

——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各政务部门形成的政务信息资源原则上应予共享;凡列入不予共享类的政务信息资源,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或党中央、国务院政策依据。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规定,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的“五公开”;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6/48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内容分类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了基础类、主题类、部门类的内容分类:

7/48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四级分类

8/48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四级分类

9/48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四级分类

审计部门信息资源分类审计部门数据清单表中“1995年审计工作报告”的数据清单代码(工具生成):

=类+项+目+细目+清单代码=***01/000110/48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四级分类

实际讨论中,对地方政府的分类设置有多个方案。目前的方案在“目”级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11/48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四级分类

12/48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四级分类

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分类设置,还要进一步听取各地意见,之后形成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字典。政务信息资源分类设置的原则是,“目”级分类能落实到具体的编制单位,负责“细目”级的资源分类和数据清单。13/48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目录代码

政务信息资源代码结构由前段码、后段码组成。前段码由“类”、“项”、“目”组成,编码规则由《指南》规划确定;后段码由“细目”、数据清单码组成,由信息资源提供方依据《指南》规则进行规划并提出。14/48三、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

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包括12个一级元数据:

1.信息资源分类。包括:基础、主题、部门三大类。基础类包括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主题类包括全民健康、全民社保等主题工程信息,公共服务事项等;部门类包某某、人大、政府、政协、高法、高检等六大系统。

2.信息资源名称。缩略描述对应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数据清单中具体内容的标题。

3.信息资源代码。政务信息资源的唯一不变的标识编码(政务信息资源代码结构)。15/48三、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

4.信息资源提供方。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政务部门。中央部门可细化到司局(直属单位),地方可细化到省、市、县级政务部门。代码使用编制部门码。

5.信息资源提供方代码。采用《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6/48三、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

6.信息资源摘要。对资源内容进行概要说明(或关键字段)的描述。

7.信息资源格式。信息资源的电子格式,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为OFD、wps、xml、txt、doc、docx、html、pdf、ppt等;电子表格的存储格式为et、xls、xlsx等;数据库类的存储格式为Dm、KingbaseES、access、dbf、dbase、sysbase、oracle、sql server、db2等,同时需明确具体的数据库表结构定义(细化至“信息项信息”的元数据);图形图像类的存储格式为jpg、gif、bmp等;流媒体类的存储格式为swf、rm、mpg等;自描述格式,由提供方提出其特殊行业通用格式,如气象部门采用“表格驱动码”格式。17/48三、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

8.信息项信息。适用于结构化信息资源格式。包括信息项名称、数据类型、更新周期3个二级元数据:

——信息项名称。描述电子表格、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资源中的各数据项(字段),标题采用中文。

——数据类型。标明数据项的数据类型及位数,包括但不限于:字符型C、数值型N、货币型Y、日期型D、日期时某某T 、逻辑型L、备注型M、通用型G、双精度型B、整型I、浮动型F等。

——更新周期。信息资源更新的频度。分为实时、:日、周、月、季度、年等。18/48三、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

9.共享属性。包括共享类型、共享条件、共享方式3个二级元数据:

——共享类型。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类型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三类。

——共享条件。不同共享类型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条件。其中:无条件共享类和有条件共享类可标明使用要求,包括作为行政依据、作为工作参考、用于数据校核、用于业务协同等;有条件共享类可标明共享条件和共享范围;不予共享类注明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或党中央、国务院政策依据。

——共享方式。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应基于信息资源目录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共享;确因条件所限,可采取邮件、拷盘、介质等其他方式。19/48三、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

10.开放属性。包括:是否向社会开放、开放条件2个二级元数据:

——是否向社会开放。标明该信息资源是否可以面向社会开放,填写“是”或“否”,取值分别为1、0。

——开放条件。当“是否向社会开放”取值为1时,描述对数据开放利用的约束条件。

11.发布日期。政务信息资源提供方发布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日期。

12.关联分类及类目名称。如该信息资源同属于其他资源分类,需标明具体分类和类目名称。20/48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政务信息资源数据清单目录服务事项数据清单:行政审批类、便民服务类。

电子证照数据清单:证照、证件、证明等。21/48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服务事项数据清单目录(参考)服务事项中办理部门、办件质量、时限、等指标的留痕数据,为行政监察提供数据支撑。(关联办理环节的服务预警和行政问责)服务事项是上联简化优化服务、下联协同办理的重要环节,电子证照、协同规则、行政监察是服务事项的重要规划内容,为公共服务“前台受理、后台办理”提供重要资源和规则。

22/48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电子证照数据清单目录(参考)电子证照已列入国家基础信息资源,需标注证照代码、持证人码、发证部门码,构建证照结构化数据和证照模版的电子证照库;“互联网+政务服务”只需验证电子证照,而无需证照生产全生命周期中的版式文件。

23/48五、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试点安排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6]2768号),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试点时间

2017年1月底前,组织目录编制和共享试评估;

2017年4月底前,组织目录体系建设专题培训;

2017年6月底前,形成目录体系和部分共享试点,逐步向全国推广。24/48五、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试点安排

(二)试点单位

——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公安部(人口)、工商总局(法人)及相关部门;

——主题信息资源目录。国家发改委(信用)、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保护)、国家能源局(能源安全保障);

——“放管服”重点改革领域。交通运输部、农业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国家旅游局等;

——试点地方(13个):北京、内蒙、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贵州、云南、沈阳、青岛。25/48五、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试点安排

编制程序26/48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

——“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顶层架构

“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顶层架构

“一个中心、两大网络、三大平台、六类系统”。27/48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

——国家共享平台国家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政务部门信息共享交换前置系统

政务部门信息资源库

国家数据平台

部门前置系统共享交换原理,适用于国家政务共享平台、国家数据开放平台。28/48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公安提交人口信息工商提交法人信息水利共享法人信息水利申请环保信息环保受理申请信息环保提交申请信息水利获取申请信息中央部门间

的信息共享29/48水利系统通过国家平台互联共享目前流域机构与地方水利直联共享地方水利部门将融入省平台流域机构将通过省和国家两级平台与地方水利互联互通中央部门系统及与地方的信息共享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30/48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

——“互联网+政务服务”共享开放政务开放服务平台功能一:整合服务大厅、政府网站、社区和手机多终端,社保、医疗等多领域形成“一张网”;功能二:受理一号申请、统一认证、服务事项、电子证照等服务;

功能三:负责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政务开放服务平台

政务信息开放 政务服务办理“一号申请”/身份证/法人证

统一认证(叠加生物认证等)

服务事项/电子证照

政务共享协同平台

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 政务信息资源库市场化服务平台

市场服务 资源配置

市场服务领域/事项

1.一号申请2.一窗办理3.一网通办4.政务数据5.市场化服务12345政府搭台、政企合作,搭建“一个中心、两大系统、三大平台”的“三个一”服务体系架构政务共享协同平台功能一:负责前台受理事项的协同办理规则解析,调度政务服务系统的协同办理和结果推送。

功能二:负责本级政务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务服务系统

功能一:按协同平台的调度指令,支持并联或串联的集中式部门间协同办理方式;支持部门前置与业务系统互动分布式办理方式;

功能二:支持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政务数据中心

功能一:建设基础、主题、部门三类政务信息资源,支持政务数据开放;

功能二:支持“一张网”统一认证、服务事项、电子证照等的数据支撑。 市场化服务平台

功能:依托政务开放服务平台,拓展市场化公共服务领域和服务事项,将成为下一步公共服务主题。 市场服务系统

功能:***心,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各类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系统。 31/48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

——“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国联动一体化体系城市级政务服务平台:面向公众直接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数据开放;面向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其中,公共服务功能重点解决城市间跨区域跨领域服务。国家级政务服务平台:其中,公共服务功能重点解决省际间跨区域跨领域服务。基于互联网和政务网,构建城市、省、国家三级服务平台的全国联动一体化服务体系。32/481.平台受理协同规则、实施调度;同城规则协同调度

部门前置

部门业务结果受理2.前置驱动后台办理;3.办结返回服务平台。1.省级平台负责城市间跨域协同;2.协同调度同理。1.国家级平台负责省际间跨域协同;2.实现“条块”融合。电子政务“条”公共服务“块”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

——“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国联动一体化体系在城市平台基础、省级平台统筹、国家平台协同、全国联动一体化服务体系中,政务信息资源的条块融合、共享开放、业务协同成为重要支撑!33/48七、关于政务数据类型及标准的讨论

国脉集团提出的“数据基因”主要包括数据管理五大要素、数据基因系统等,试图揭示政务大数据的内在核心和关联,以寻找政务大数据应用的实现路径,这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探索。

按照这样一种思路,可能还是要研究不同类型的政务业务、政务数据和数据标准。

从政务实践看,至少涉及到三种不同的业务数据及数据标准:政务部门履职数据、政务共享开放数据、政务大数据利用。34/48(一)政务履职数据及数据标准

国家为了治理社会,设置不同的治理功能,并将这些功能赋予不同的政务部门职能。政务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不同职能内容的政务部门数据。同时,不同政务职能之间存在关联性,于是提出了政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当说,政务部门数据和政务共享数据有一定的区别。

为了便于讨论,这里解剖国家审计政务数据、数据标准、数据共享与应用途径。35/48(一)政务履职数据及数据标准

《宪法》确定国家实行审计制度,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审计法》确定国家审计的职能范围为四大方面: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政府权力运行。其中公共资金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企业、投资、农业、行政事业、文教科卫、社会保障、资源环保、外资运用、经济责任、境外审计等。

审计署从2007年开始着手审计数据规划,形成了国家审计数据的统一规范和各类专业审计的数据标准。36/48(一)政务履职数据及数据标准

1.审计资源目录。审计署审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包括管理和业务两大类:37/48(一)政务履职数据及数据标准

2.审计数据规划。审计数据规划包括对各类专业审计数据的规范:审计资源分类、元数据、数据元素、数据表。38/48(一)政务履职数据及数据标准

3.数据规划程序。以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规划为例:(1)审计业务功能;(2)数据需求;(3)数据元素;(4)数据表。39/48(一)政务履职数据及数据标准

4.数据分类规划。基础数据、测评数据、预算数据、会计数据、业务数据、审计数据等。40/48(一)政务履职数据及数据标准

5.数据元素规划。

(1)数据元素的标识符:在本标准中,它是数据元素的唯一标识,采用4位流水码来标记;

(2)数据元素的名称:数据元素的中文名称;

(3)数据元素的说明:数据元素的含义描述;

(4)数据元素的表示:数据元素值的类型及长度的表示形式,按照GB/T 18142的要求,具体表示如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大数据标准:已有数据标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分类和关键词或主题词标引等;主题应用模型、数据可视化模型。46/4847/48

审计大数据分析模型

审计大数据(PB)互联网采集审计履职审计治理

审计业务控制

审计管理控制

审计风险控制

审计制度完善

……审计大数据分析结果展示(三)政务大数据及数据标准

审计大数据应用方向,一是重大问题多元数据关联分析;二是公众关注审计的网络舆情分析。谢谢大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是重点规范政务共享开放数据的目录编制,解决当前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的难题。

由于我国政务体制的领域垂直管理(条)、城市区域管理(块),条块共享融合的特殊性,政务资源目录管理有一定的多样性。

构建基于基本原理的资源分类、元数据、数据元素等的资源目录管理工具,可以设想有较好的市场需求。48/48[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该文档为免费文档,内容和预览一致,预览是什么样的内容就是什么样的。

以上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解读ppt》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