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学案

本文由用户“poi96336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26 14:32:46 举报文档

以下为《桃花源记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及对文言实词,重点语句的掌握情况。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复习导学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一、复习导学:  

(一)、知识点归纳  

(1).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某某: 今义:   

交通 古某某: 今义:

妻子 古某某: 今义:

绝境 古某某: 今义:

无论 古某某: 今义   

(2).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  

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3)通假字  

便邀还家 通 , 。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某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一)、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读后完成下题:  

第一部分(第1段): 。

第二部分(第2~3段): 。

第三部分(第4~5段): 。

(二)重点研读第二部分:  

1.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用原文回答)  

自然景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D 对比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桃花源记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