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案word)语文八下9《桃花源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洞内宽敞明亮,洞中有天。东晋末年,长期隐居田园的陶渊明来到这里后,有感于农村现实,忽发奇想,虚构了一个美丽神奇的传祺故事——世外桃源。在桃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真的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吗?桃源人是人还是仙?今天,我们就去拜访一下这个世外桃源吧!
1.掌握省略句以及“皆、咸”“具、俱、并”等文言虚词,认识“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古今异义的词。
2.学习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方法。
3.了解陶渊明的志趣、品质和思想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提到“酒”和“月亮”,我们总能想起一代诗仙李白;提到民生、颠沛和草堂,我们又能忆起诗圣杜甫;那么当提到隐士、菊和田园,我们又能想到谁呢?(陶渊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传世名作《桃花源记》。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XXXXXn)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XXXXXo) 阡陌交通(qiXXXXXn mò) 无人问津(jXXXXXn)
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刘某某(jì)
2.词汇积累。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2)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某某:沿着,顺着;今义:缘故,缘分)
②芳草鲜美(古某某:新鲜美好;今义:味道鲜美)
③阡陌交通(古某某: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某某:妻子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某某: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⑤无论魏晋(古某某: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⑥余人复延至其家(古某某:邀请;今义:延长,延伸)
(3)一词多义
①舍便舍船(动词。放弃、舍弃)
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②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动词。标记、记号)
③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④其欲穷其林(代词。这、那)
既出,得其船(代词。代渔人)
⑤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介词。对,向)
3.作者链接。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作品有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
4.背景链接。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
请归纳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交流点拨】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风淳朴)。
1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交流点拨】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古今诗词咏桃源。
(1)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2)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某某《庆全庵桃花》)
(3)陶令不知何某某,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
2.当代歌曲唱桃源。
梦入桃花源(歌词)
作词:石某某
高悬瀑布远叠山,动听雀鸣静听蝉,不知松竹谁先绿,难辨水天哪最蓝。忽逢桃花岸,白云裹红团,牧笛惊花雨,花蝶戏流泉;桃花源头随梦远,忽在天际忽眼前,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案word)语文八下9《桃花源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