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1:宋元政治

本文由用户“nana13153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3-03 13:26:08 举报文档

以下为《学案21:宋元政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鄂市一中历史一轮复习之古代中国第六章

中华文明的成熟繁荣——宋元

政治文明练习

选择题部分:

1.钱某某《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宋代得天下,并未能真个统一了全国。……”当时和北宋并立存在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在北宋前建立的少数民族的政权是________,在北宋建立之后的少数民族政权是________。

A、西夏 辽 B、金 西夏 C、辽 西夏 D、辽 金

2.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的是,当时

A.枢密院掌管军政 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

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 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

3.北宋时的商人经常将南方的粮食、茶叶长途贩运到北方的辽和西夏,其积极影响是

①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②缓和了宋某某、宋夏之间的关系

③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 ④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应县木某某,原名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楼阁式辽代宝塔,而辽的统治者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的信息不包括

A.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B.中原文化对于少数民族的影响

C.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D.辽代的文明超过了北宋的文明

5.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

/ 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6.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

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繁 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7.北宋时,在与辽、***——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据此可知

A.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B.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8.宋太祖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北宋军队人数为三十七万八千,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9年),北宋军队猛增到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军队的激增

①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 ②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③有效地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 ④导致了冗兵局面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某某,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11.《□史·地理志·序》谓:“……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材料中“□”内应填写

A.宋 B.元 C.明 D.清

12.下列元朝政治结构图中,“?”处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秦代郡县制B.西汉中朝制C.唐代科举制D.元代行省制

8.元朝建立后采用“犬牙相入”之法,打破过去以山川河流为分界的自然经济地理区划,人为地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这种行省划界

A. 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主要是基于政治军事考虑,

B. 促进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造成南北制衡的局面

D.“犬牙相入”之法是元代所创立并沿用至今的行政区划设置原则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学案21:宋元政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