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质保英文翻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采样
P1.3.抽样的重要性
选择一个样本引入了一个无法在分析过程中校正的确定误差的来源。
如果一个样本不能准确地代表它所抽取的总体,那么仔细进行的分析将产生不准确的结果。
当我们从一个样本推断到它的目标总体时,就会引入抽样误差。为了减少采样误差,我们必须收集正确的样本。
测量过程中的步骤
P1.5样本:被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或部分);
第一步是采样:
采样:从待分析对象中获得样品。它被收集以便表示原始对象。
下一步是样品保存。
样品保存确保样品保留其物理和化学特征,使分析真正代表研究对象。下一步是样品制备。
大多数样品还不能直接引入仪器。
P2.1.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目的是监控、测量和控制系统和随机误差。在取样、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中,QA/QC措施是必要的。
在测量过程中,样品制备通常是变化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这一步骤中,QA/QC是至关重要的。
P2.2.标准偏差的关系
分析的总体标准差S0是由影响分析每一步的随机误差决定的。在采集样本时引入的随机误差的特征是抽样的标准偏差Ss。
分析方法的标准偏差Sm解释了执行方法过程时引入的随机误差。
P3.2.设计抽样计划
1. 应该从目标人群中的什么地方采集样本?
2. 应该收集什么类型的样本?
3.每次分析所需的最小样本量是多少?
4. 需要分析多少样品?
5. 如何使总体方差最小化?
P3.3.从哪里取样目标群体
当取样的材料均匀时,个别样本可以不考虑可能的取样误差。
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种群在时间或空间上都是异构的。
P3.5.当对目标群体的异质性感到关注时,必须以确保确定的抽样误差不重要的方式获取样本。
如果目标种群可以完全均匀化,则可以不引入采样误差而进行采样。
P4.1.随机抽样
理想的抽样计划提供了对目标种群属性的无偏估计。
确保随机样本收集的最佳方法是将目标群体划分为相等的单位,为每个单位分配一个唯一的数字,并使用随机数表选择从其中抽样的单位。
P4.5.最小偏见的抽样方法:对目标群体没有任何假设。
需要更多的样本来描述目标人群: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P5.3.判断抽样
利用有关分析物在人群中分布的可用信息从目标人群中收集的样本。
抽样计划中包含了对目标人口的假设,判断抽样比随机抽样更有偏见;
所需的样品较少;
P5.4.系统抽样
按时间或空间定期从目标人群中收集的样本。
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代表了极端的偏差和准确表征目标群体所需的样本数量。
系统的抽样就介于这些极端情况之间。
P6.1.缺点
当目标种群的空间或时间异质性显示出周期性趋势时,如果样本收集的频率不够频繁,系统抽样就会导致显著的偏差。
P6.2.采样频率不足如何降低信号的真频率的时间
尼奎斯特定理,为了确定周期信号的真实频率,我们必须以至少是其频率两倍的频率进行采样
P6.3.例如
如果每小时采集样本,我们能监测的最高频率为0.5h-1,或持续2小时的周期周期。无法监测循环周期小于2h(频率超过0.5h-1)的信号。
理想情况下,采样频率应至少是感兴趣的最高频率信号的三到四倍。
因此,如果每小时周期,至少每15-20分钟采集一次样本。
P6.4.系统的司法抽样
将判断性抽样与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抽样计划。
当环境研究中预期污染物的空间或时间分布时,会遇到系统判断抽样。
P6.6.分层抽样
三种主要的抽样方法的另一种组合是判断-随机,或分层抽样。
一种抽样计划,将人口分成不同的地层,从中收集随机样本。
许多目标种群可以很方便地细分为不同的单位或地层。
例如,***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料。确定了精度和精度。
同等测试。
一旦开发出该方法,就会将其与现有类似的方法进行比较。统计测试用于确定新的和已建立的方法是否给出了等效的重复 侮辱性的。典型的测试包括比较方法的学生t测试和比较方差的f测试。
协作性测试。
一旦该方法在一个实验室得到验证,则可进行协作测试。在这里,相同的测试样品和操作程序分发发给几个实验室。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确定偏差和实验室间的变异性。此步骤确定该方法的粗糙性。
·质量控制图
P4.5.解释控制图
控制图的目的是确定一个系统是否处于统计控制之中。
这一确定是通过检查各个点与警告限值和控制限值相关的点的位置,以及中心线周围的点的分布来做出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质保英文翻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