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班上学期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社会:古朴民风
教学目标:
1、知道侗族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了解侗族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幼儿感受到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幼儿探究侗族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侗族文化、风俗等,感受我国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2、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信息,感受侗族丰富的民风民俗。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幼儿与家长搜集侗族的习俗、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侗族的起源文化
公元6到9世纪在今侗族居住地的专管少数民族的州对所辖地区称“峒”或“溪洞”。这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并加以编号。现在该地区的一些村寨仍叫“洞”。此名慢慢变成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截止1990年侗族人口总数为251.401万人。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
2、讲解侗族习俗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出生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某某,还要喝对周某某(有的吃周岁酒)。?
3、讲解侗族节庆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
新婚节
?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
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
侗家斗牛节的来历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住贵州从江、黎平等地的侗家人是不兴斗牛的。后来记不清是哪朝哪代,有个叫爱牛的老者兴起斗牛活动后,从此,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都要举行斗牛节。
4、讲解侗族服饰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
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5、讲解侗族----饮食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6、讲解侗族建筑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在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鼓楼和风雨桥。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
侗寨鼓楼,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某某,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7、幼儿欣赏自己家乡的侗族风情建筑美景和侗族文化影像资料,进一步提升爱民族爱家乡的情感。
社会:知礼识仪
教学目标:
1、传承中华礼仪,帮助幼儿建立健全人格。
2、培养幼儿尊重、真诚、谦让、友善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让孩子知道四礼八仪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让孩子知道四礼八仪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四礼八仪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知道什么事四礼八仪吗?
二、观看视频
三、向孩子讲述四礼八仪的内容
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初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社会: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诚信是人立身之本,诚信无小事,诚信是金。
2、能够清楚地讲述生活中的诚信故事;正确认识不诚不信所带来的伤害;初步懂得并学会怎样在生活中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意识,在生活中做到发现诚信、感悟诚信、体验诚信,逐步养成诚实守信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让幼儿认识并做到在生活中要讲诚信。
教学难点:
让幼儿在生活中关注诚信问题,将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
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为制作诚信卡做准备)
(2)搜集诚信故事(课堂交流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话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之前先请大家看一个故事。(出示课件) 有一个年青人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 貌”、“诚 信”、“机 敏”、“才学”、“金 钱”、“荣 誉”这七个背包。船到 江心 的 时 候,突 然,风 起 浪 涌,小 船上下颠 动 起 来,艄 公 说:“船小负 载 重,客 官 必 须 丢 弃一个背 包,方 可 安 渡 难 关”。年青人哪 个都 不 舍 得 丢 ,他思索了一会,他把“诚信”丢进了水里,师问:如果你是那个青年,你会扔掉哪一个背包?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师:现在,这个年青人带着剩下的六个背包,来到了一个人才招聘会的现场。假如你是××学校招聘教师的校长,你想不想让他成为你学校的一位教师,或者你是负责招聘的某单位主管,你会不会聘请他为你们单位的员工?
幼儿互相交流?师:假如老师就是那个青年,你会应聘我吗??
(师生共同演一演:师问:这是我的简历,我想应聘到你们单位,请问可以吗?生答:……师:这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我拥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条件,你们却不招我呢?)
老师:说一说拒聘的理由。
师小结:如果没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和其他多么优越的条件,也难以被别人相信和接受,更无法获得施展才学的舞台,也就不能获得财富和荣誉。所以诚信是人立身之本。诚信非常重要非 常某某 贵,就 像 金 子 一 样。
社会:恭谦礼让
活动目的:
1、了解“谦恭礼让”的含义,从文化上加深学生的认识,让“恭”深入人心。
2、通过队会活动,激发队员树立“友爱互助,谦恭礼让”的情感,并引导学生运用于平时的行动。
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材料???
活动重难点:
了解“谦恭礼让”的含义,从文化上加深学生的认识,让“恭”深入人心。
活动过程:
第一篇章:认知篇
1、说文解字——展示“谦恭、礼让”的含义,由学生阅读。
2、展示“谦恭、礼让”的名言。学生可以再说出自己知道的名言。
[原文]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文] 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摘自《菜根谭》
3、人生选择题: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恭”是( )。
A表面上很恭敬,内心却并非如此。
B表里如一。
C内心里很恭敬,却不表露出来。
小结:真正的“谦恭、礼让”应当是表里如一的,是发自内心的。那样,在自己是一种修养,与别人是一份享受。
4、我来讲故事——何某某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
清道光进士、诗人、书法家何某某,一天他收到家书一封,说的是家中为三尺屋场地基与邻居争执,闹得几乎动干戈,要他速归助夺。何某某一笑,提笔简复一函,并附诗一首:“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在他的开导下,终化干戈为玉帛。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更被后人广泛传为美谈。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中,像何某某、孔融这样谦恭礼让的古典人物不胜枚举。
第二篇章:应用篇
(一)友爱互助
1、思想驿站——课件展示班集体中的不良行为,进行自查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2、发自内心的微笑——回想同学们为你做过的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大讨论,提建议——从友爱互助出发,寻找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方法。
4、学唱《众人划桨开大船》原唱:付笛生
(二)谦恭礼让
1、听故事《无人看见的鞠躬》,谈谈你的看法
2、情景剧表演《小羊过桥》,分两个场景一次未能成功,第二次成功过桥了,感受谦恭礼让的作用。
3、社会调查——寻找身边的事例(礼让和非礼让行为)
班级同学间的事例
社会中乘车的事例
4、课件展示不文明行为带来的严重危害,直面后果。
总结:大家一起阅读《八礼》,发出“友爱互助,谦恭礼让”的倡议。?????
?
社会:修身正人
活动目标:
1、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2、为自己能守信感到坦然,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感到内疚。
3、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
活动重点:
提高学生对讲信用意义的认识,使学生知道做人应该讲信用,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们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搞好人际关系、办好事情。
活动准备:课件,故事《诺言》《曾子杀猪》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请幼儿听故事《诺言》。?
提问:“有人说,这个小男孩真傻你们觉得他傻吗?”?(引导幼儿认识这个小男孩并不傻,而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的人,他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 结 :像 这 个 小 男 孩 这 样,说 话、做 事 表 里一 致,做 事 讲 信 用 ,答 应 了 别 人的 事 ,认 真 履 行 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言而有信的表现。
二、幼儿再次听故事引出观点
1、请幼儿听故事《曾子杀猪》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一个人不言而有信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言而有信是立人之本。)
小结:看来一个人,只有能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
2、你在生活中或你身边有有关诚信的故事吗??
3、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总结全某某。
1、总 结 :言 而 有 信 的 好 品 质 ,是为人 之本 ,需 要 从 小 培 养 。希望小朋友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2、做一个修身正人的人。
社会:心怀感恩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使幼儿了解家人和长辈是如何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引领幼儿学会关心家人和长辈。
2、在活动中感受亲情,培养感恩的意识,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感恩图片?视频
活动重点难点:
感受父母长辈对我们的爱,学会感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渗透话题
1、当你在成长过程中,你摔过跤,受过伤吗?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2、在你们出生的最初几个月,你的爸爸妈妈每晚要起7-8 次给你喂奶,换尿布。在这么精心的照料下你才能存活。你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物。要知道小老鼠在出生后的2个小时就能自己走路,自己找食物,自己存活下来。而你们没有爸爸妈妈的爱根本没办法活下来。
(二)?讲诉故事,感受亲情。
1、讲诉父母爱孩子的故事。
2、请幼儿讲述爸爸妈妈爱自己,让幼儿感动的事情。
教师总结:其实感恩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行动,都能表达和诠释感恩的真谛。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平凡的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队父母的感恩之情———呼唤(爸爸妈妈,我爱你)
社会:助人为乐
活动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含义。通过人物、交流讨论做个好孩子,并感受助人之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大家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活动准备:
一些乐于助人的图片、课件。?????
活动重难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大家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活动过程:
1、叙述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师:在雨天,奶奶担心没带伞的小红会被雨淋湿;然后没带伞的小红被小丽送回家,衣服没淋湿,奶奶夸小丽是好孩子;带伞的鹏鹏衣服全湿回到家,原来他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自己却冒雨回家,奶奶也夸他是好孩子。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恰好与奶奶的料想相反,曲折有致,由此赞美同学间的友情。
2、学会故事中用的词语:“担心”、“淋湿”、“借”、“冒”、“夸”等词。
3、使幼儿能够探讨一下,短句中小丽和鹏鹏是好孩子的原因,自己会怎样?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感受助人之乐。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明某某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5、让幼儿想想自己还能用哪些称赞的词来表达他们。
6、师说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幼儿评一评大姐姐是个好榜样。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感谢你们,校长和老师,你们教育的孩子真好。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在你们学校。
一天,我顶着风雪回家,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她赶紧跑来把我扶起,还替我找回甩远的书包。从此,我们认识了,她每天都来做我的向导。
一见面,甜甜地叫我阿姨,清脆的嗓音总是带着笑。
早晨,她准时把我送过大街,傍晚,准时把我接过小桥。
下雪天,她紧紧把我搀扶,下雨了,为我把雨伞使劲举高。
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可我知道:鲜艳的红领巾准在她胸前飘,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
活动结束:让幼儿回想一下是不是助人为乐的快乐多。
社会:和睦相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认真理解故事内容。
2.让幼儿能够有好的相处。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小黑马》:
(1)提问:小黑马和别的小动物一起玩,他们感到快乐吗?为什么?
(2)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黑马,你会怎么做?
2.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你会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吗?你是怎么做的?怎样做才算是友好相处呢?(让幼儿懂得大家在一起一定要相亲相爱)
3.讲述同伴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教育幼儿好朋友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4.幼儿共同边演唱边表演《我们来做好朋友》,感受同伴之间友好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
5.活动的延伸: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相处的情况,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社会:友情永远
活动目标:
让幼儿感知朋友之间存在永远的友谊。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友谊是永远存在的。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名人友谊故事
1、伯牙和钟子期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二)请幼儿讨论自己的友谊小故事
教师总结:真挚的友谊,不会,因为时间的阻隔而冲淡,也不许会因为漫长岁月而改变,友情是灯它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社会:百善孝为先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让孩子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报答不完的。
2、让孩子知道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儿女要孝顺父母。
活动准备:
视频
活动重点难点:
让孩子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报答不完的,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活动过程:
1.媒体播放一段视频《田某某感动2004》。
2.学生谈谈感想。
3.媒体出示“田某某感动2004”的颁奖词,请女生朗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坚如磐石。田某某,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4.小结:为了让母亲多享受几年美好的生活,田某某把宝贵的肾捐给了她,宁愿减损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这种孝心,是撼天动地的!
5.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孝”的故事。
6.小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代的黄香到当代的田某某,孝敬父母的美德源远流长。说到孝道,我们要感谢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我们在第一课就认识了,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因为“孝悌”的道德思想是孔子最先提倡的。“孝”是指孝敬父母,“悌”是指关心、爱护兄弟姐妹。
社会:拳拳赤子心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拳拳赤子心指的是忠诚恳切的心。
2、懂得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进一步了解忠诚是一种 品 质、一 种 责 任、一 种 操 守、一 种 感 恩 ,一 种 奉 献。
课前准备:
《奉献》、视频小品——忠诚
教学过程:
1、播放背景音乐《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高总是并驾齐驱的。总之,社会(环境)在创造人,人也在创造社会(环境)。
2、随着人类的发展,自然物越来越多地进入了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不仅使大自然的自然之物更多地变成供人们生活需要的物品,而且使自然之物变成代替人的器官进行工作的机器而进入了社会领域,从而加速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使人、社会、自然界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意识的传播是社会整体性的根本。人的意识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意识又使社会的人联成一体,意识是社会联系的根本。意识的传播一是借助语言文字,这是人类常态的表现;二是不借助语言文字而是靠意识接收与发放整体信息,这是人类超常态的表现形式。虽然目前一般人对后者尚一无所知,但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超常态会逐步展现。当超常态广泛地被人们掌握和运用后,将把人类的整体联系推向新阶段。
因此,人类必须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人和社会之间应建立起健康、美好的整体秩序。社会中有着不同层次的各种单位、组织,如家庭、社团等,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使人和社会成为一和谐整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班上学期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