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伞下的侗寨(三)(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伞下的侗寨(三)·“XX文化艺术之乡”·XX省13个近期重点保护的民族村镇·XX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肇兴侗寨XX群·全国首批十个民族民间文化重点保护工程试点单位·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全球最具诱惑力的旅游的地·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肇兴侗寨的“名号” 肇兴侗寨以XX群最为著名,其XX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XX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五个团分别叫“仁、义、礼、智、信”团,每个团建一座XX,一座花某某、一座戏台,分别叫“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XX,统称为“肇兴XX群”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XX文化艺术之乡XX的平面均为偶数,一般有正方形、六边形、立面均为奇数重檐,少则一层,多达十七屋,高度多为二十米左右,逐层收缩,最高顶阁内放置牛皮大鼓。顶部为攒尖、悬山、歇山等形式,顶端置葫芦形塔刹。底部多数系正方形,中央置火塘,塘火终年不断。建筑类型有厅堂式、干栏式、门阙式、楼阁式、密檐式等多种。最美XX肇兴不仅是XX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某某、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歌舞之乡侗族的集体舞蹈,歌者和观者一起参加,地点就在宽敞的XX下。近距离观看侗族舞蹈 侗族刺绣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中国有名的绣品之一。侗族刺绣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妇女装,有着管某某、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XX帕、挽头髫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某某;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某某。侗族服饰 侗族的特点:纯朴自然的歌谣、与自然交融的文明、古韵的XX。这些特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效法自然、源于自然,最终与自然浑然一体。这就是它们引人入胜的原因。伞下的侗寨(第三部分)三
花某某石阶上的歌唱一结束,有一个集体舞蹈,歌者和观者一起参加,地点就在宽敞的XX底下。这时才发现,在集体舞蹈围绕的圆心,也就是在XX的中央,安坐着一圈黑衣老者。
老者们表情平静,有几个抽着长长的烟杆。他们是寨老,整个村寨的管理者群体。一个村民,上了年纪,又德高望重,就有资格被选为寨老。遇到村寨安全、社会秩序、村民纠纷、节日祭祀等方面的事情,XX的鼓就会击响,寨老们就会聚集在这里进行商议。寨老中又有一位召集人,商议由他主持。寨老们作的决定就是最后决定,以示权威。
寨老们议事也有既定规范。由于没有文字,这些规范成为寨老们必须熟记的“鼓词”——XX下的协调规则,听起来很是有趣。石某某先生曾经搜集过,我读到了一些。其中一段,说到村寨的青年男女们在游玩中谈情说爱是理所当然的,而过度骚扰和侵犯却要受到处罚,很典型地展示了鼓词的风格。 且引几句——
还有第二层,讲的是男女游玩的事。耳边插鸡尾,拉手哆耶,墙后弹琵琶,相依唱歌,依身在门边,细语悄言,不犯规矩,理所当然。倘有哪个男人伸脚踩右,伸手摸左,狗用脚爬,猫用爪抓,摸脚掐手,强摘黄花,这类事,事轻罚酒饭,事重罚金银,罚他一百过四两。
我所说的“村寨公民社会”,还包括另一番含义,那就是,村寨是一个大家庭,谁也离不开谁。到街上走走,总能看到很多妇女一起织一幅布的情景。这里的织布方式要拉开很长的幅度,在任何一家的门院里都完成不了,而是需要四五家妇女联手张罗。这到底算是一家织布几家帮忙,还是本来就是几家合织?不太清楚。清楚的是,长长的棉纱把好几家人家一起织进去了。织布是小事,遇到大一点的事情,各家更会当做自己家的事,共同S糜搿?更让外来者惊讶的是,家家户户收割的粮食都不藏在家里,大家约定放在一个地方,又都不上锁。一位在这儿出生的学者告诉我,在侗语中,根本没有作为名词或动词的“锁”的概念。入夜,我站在一个杉木阳台上看整个村寨,所有的吊脚楼都黑糊糊地融成了一色,不分彼此。这样的村寨是真正平静的,平静得连梦都没有。只待晨光乍露时第一支芦笙从哪一个角落响起,把沉睡了一夜的歌声唤醒。这种可爱的规矩,本来就包含着长辈的慈祥口气,因此很有禅性。真正处罚起来,还要看事端的性质和事主的态度,有所谓“六重六轻”之分,因此就需要寨老们来裁决了。但是,处罚也仅止于处罚,没有徒刑。因为这里的侗族自古以来都没有警察,没有监狱,当然更没有军队。
寨老不是官员,没有任何特权。他们平日与村民一样耕种,养家糊口,犯了事也一样受到处罚。他们不享受钱物方面的补贴,却要承担不小的义务。例如,外面来了一些客人,他们就要分头接到家里招待。如果每个寨老都接待了,还有剩余的客人,一般就由那位寨老召集人负责了。
“因此,一位长者要出任寨老召集人,首先要征得家里儿女们的同意,需要他们愿意共同来承担这些义务性开支。”两位年轻的村民看我对寨老的体制很感兴趣,就热情地为我解释。
我一边听,一边看着这些黑衣长者,心想,这就是我心中长久向往的“村寨公民社会”。
道家认为,一个社会,机构越简负累也越简,规则越少邪恶也越少。这个原则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谢谢大家!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伞下的侗寨(三)(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