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 答案

本文由用户“jun159700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3-06 07:58:07 举报文档

以下为《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 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

送李某某

卢某某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某某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

1.卢某某: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该诗作于天宝末年国家动乱之时。

2.李某某: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承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某某”,“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之。(6分)

同意。(1分)

本诗以一个“悲”字统领全篇,(1分)

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1分)

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1分)

颈联写“少孤”“多难”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向,风尘何处期”,写出了离别的悲伤。

(2)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少时丧父,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

(3)对故园衰败的凄凉: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故园衰败的感伤。

(4)对社会动荡的忧虑:社会动乱,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

(5)对朋友远行的关切牵挂:衰草遍野、寒云暮雪,风尘何处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

6.这首诗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首联颔联融情于某某:(烘托)借衰草遍地的的故园,伸向寒云外的小路,暮雪纷飞的归程,写出了一片凄凉衰败之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悲伤。

颈联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与友人相识恨晚,友情深厚,依依不舍的深情。

7.诗歌前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5分)

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苍凉萧瑟的意境(2分)。诗人送别友人时,故乡衰草遍地、四野苍茫、寒云笼罩、暮雪纷飞,这些景象都给人以苍凉萧瑟之感(3分)。

8.这首诗前两联描绘的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

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寒冬、郊外、风雪衰草的环境。

渲染了苍凉萧瑟的气氛,奠定全诗哀伤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抒发离情作铺垫。

9.后两联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5分)

(5分)社会动乱,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2分)为不幸身世而伤感,为“识君迟”而深感遗憾,为别离而痛苦难受。(3分)

诗人“掩泪空相向”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诗歌鉴赏题一题多练 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