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送达难问题分析

本文由用户“失心疯0901bab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2-08 08:50:27 举报文档

以下为《民事送达难问题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送达难问题分析

(一)直接送达问题

直接送达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加上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这就造成一些当事人的户籍所在地与实际住所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甚至还有一些当事人没有固定的住所,增加送达难度[1];二,受送的人拒绝签收也是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较常见的问题,由于受送达人不能配合,增加送达工作难度,只能耐心地进行释明工作让其签字。

(二)邮寄送达问题

邮寄送达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受送达人在知道邮寄的是法律文书后会直接拒绝签收,甚至电话联系,也可能以各种理由逃避;或者还有一些时候不是当事人签收,导致签收无效,从而影响案件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三)留置送达问题

留置送达有两种表现:一,见证人参与,也就是在民事诉讼中***会等相关人员参与见证,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很难积极配合工作,而且在法律条文中也没有规定特定人员的配合义务,出现相关人员回避的情况,影响司法工作;二,法院相关人员以拍照、录像等方式将送达过程记录下来,也起到留置送达的目的,其缺陷在于工作人员自主性强,甚至为了完成工作,并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导致送达人误会,也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要求严格审查收件人与代件人的身份信息,并设定合理的投递次数,记录详细的退件原因,加大对投递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送达效率。

(三)规范送达方式

基层法院民事诉讼中应优先选择直接送达的方式,通过电话或短信等形式告知受送达人在规定时间内到法院领取诉讼材料;如果电话和短信方式无法正常联系受送达人,可以考虑直接上门送达,即邮寄、留置等,结合实际情况再确定送达方式。比如无法联系受送达人,但符合留置送达条件,应该在留置送达过程中通过拍照和录像等方式记录全过程。

(四)严惩妨碍送达行为

在送达过程中如果存在妨碍工作的情况应依法进行严惩,比如故意毁损、抢夺文书等行为,依法进行罚款、拘留等,如果情节严重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加大严惩力度,确保送达效率,避免对围观群众造成影响[3]。

(五)做好法制宣传

针对送达难的问题,基层法院应该从法治宣传入手,强化公民遵纪守法意识。比如可以在社区、校园等地方进行法律宣讲;借助公众平台进行法治宣传,如微博、公众号等,使司法送达制度深入到民众生活中。另外,针对居委会和村委会等地方除了法治宣传以外,还应建立沟通联络机制,以便更好的协助配合基层法院送达工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民事送达难问题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