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指导:作文之立意与选材

本文由用户“菲秀比”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9-13 14:08:26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中考语文作文指导:作文之立意与选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作文审题立意与选材

课程目标

1.掌握基本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2.明确作文选材的来源和种类划分。

3.学会将自身经历见闻融入到所写文章中,学会应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加深文章立意。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审就是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因此,审题的过程包括理解题目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写作的角度及感情,明确写作方式,确定体裁等。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一些步骤和要求。

(一)审题立意的步骤

1.看清要求

作文题目中的写作要求一项里往往会限定写作的范围、体裁和字数。因此根据要求确定写人、写事、写物或者写景,这样会避免跑题。

2.读懂材料,抓取关键词,提炼观点。

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中心,切忌置材料不管,自己瞎编,或者游离话题作文的话题之外。

3.联想素材

作文中素材的选择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考试中,学生要迅速把自己积累的素材调出来,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主题的素材,因此,学生可以由所给材料联想到相近相反的材料作为文章的内容。

4.选择适合的体裁

有些题目和材料适合写记叙文,有些更适合写议论文或者散文。学生写作中根据所给题目和材料自选体裁的时候,尽量选择适合并且自己能驾驭的体裁去写作。

5.列出提纲

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要学会列提纲,这样有助于合理安排结构、恰当安排合适的素材和调整内容的详略部分,便于条理清晰地叙事说理。列提纲避免了作文写到中途思路中断情况的发生,也避免了材料和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二)立意的要求

1.立意要正确

任何一篇作文,必须保证其观点正确、主题积极、健康,这样的作文才有其写作价值。

2.立意要集中

作文的主题只能是一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旨明确。议论文中的分论点也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分论点不能大于中心论点。

3.立意要深刻

作文的立意切忌肤浅,就事论事、就材料的表层来写。要力求挖掘事件的价值、材料的深意、话题的现实意义。

4.立意要新颖

平淡中见新奇,旧瓶子装新酒。选择独特的视角、选用独特的材料。例如,《有家真好》这个题目,看到题目大部分学生会想到亲情、写家庭生活,而有学生写了网络,将自己的网站作为家,写出在网络这个大家里学到很多,得到很多关爱。

(三)立意的范畴

1.情感体验

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那些引起情感激荡的经历。

2.成功成长

写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花季中的酸甜苦辣。

3.告别往昔

写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写对过去生活中人事的怀念。

4.自然景物

写自然景物,借景抒情,或写人与自然相处的感悟。

5.享受幸福

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欢乐的生活场景。

6.道德品质

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等。

7.哲理品悟

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和感悟到的生活真谛。

8.生命意义

写生活中的感悟、写关于生命和人生的话题,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9.传统文化

写传统节日、民俗、经典阅读、家风等。

二、方法点拨

(一)审题的方法

1.抓准题眼

题眼就是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这些词语有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作用,可以揭示作文的意义、中心、重点或表明写作者感情倾向的词。写作中抓住“题眼”就等于抓住了写作的侧重点,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抓题眼:

①抓谓语部分

如果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谓语就是题眼,谓语常常是动词。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中“跨过”就是题眼,作文中要写“为什么要跨过”、“怎样跨过”,由题目就可以确定写作的方式。《与平凡相伴》中“相伴”就是题眼,写作中写自己平凡生活的事例和感悟就是重点。《晒出我的_______》中“晒出”就是题眼,晒出就是公开、分享之意,可以是趣事、情绪、感悟、收获等,晒也是当下流行的话题,因此,由题眼很容易可以补出后面的一半题目。

《我们携手走进______》中“携手走进”就是题眼,由题眼可以判定文章重点在体现团结合作,主题偏重对亲情和友情的表达。《刷新自我》中“刷新”就是个题眼,刷新就是一种变化与提升。《我知错了》“知错”就是句子中的谓语,也是文题的“题眼”,点明了作文的重点是要写“我” 知错的过程。

②抓修饰词

如果作文题目是短语,“题眼”一般都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如《快乐的时刻》“题眼”就是“快乐”,作文重点就在于描写那一时刻怎样快乐、为什么快乐。《XX的符号》中“符号”就是题眼,“符号”具有形象意义和精神意义的,可选择写的很多。《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中“欣赏”就是题眼。《奇妙的实验室》中“奇妙”就是题眼,《温暖的旅程》中“温暖”就是题眼,《成长的滋味》中“成长”是题眼,同时限定了写作的范围。

2.引申题意

思考题目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这一情况大都是以“物”命题,《每棵草都会开花》这里的“草”可以象征人;《桥》中“桥”可以象征父母、朋友、老师;《翠竹》中“翠竹”可以象征气节和虚心;《路》中可以由现实生活中见到的路引申到人生之路;《山》可以引申出目标、困难等;《春雨》可以引申出恩泽、回报、教诲等。

(二)立意的方法

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以诗句为题,有一次,主考官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考题,有的画家绞尽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画了许多的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行走,表现游春的情景;有的画家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一少年跃马扬鞭,在黄昏时急速归来;有的画家在“蹄”字上下功夫,画了一只很醒目的大马蹄;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着重表现“香”字。他画了一个夏天的黄昏,一个官人骑马归乡,马儿奔驰,马蹄高举,有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

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为文学家老舍先生作了一幅水墨画,题为《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上没有蛙,只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虽然没有画蛙,也没听到蛙声,但是可以联想到十里之外蛙声一片的画面,真是绝妙的构思。

上面两个例子都告诉我们,立意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核心,“文某某为主”、“意犹帅也”,意就是文章的“魂”,立意是否精巧直接关系文章的优劣。常用的立意方法有以下几种:

1.横向立意

横向立意就是顺着原题或者原材料指向的正确方面立意,这种立意方法比较常见,也比较稳妥,可以避免跑题,也节约了审题立意时间,缺点就是不容易写出新意。

例如:请以“新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就可以从“知识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正义的力量”、“智慧的力量”等角度立意。

2.反向立意

反向立意就是从反面思考,从材料的对立面思考,从而提出疑问,进而阐述的。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标新立异,但是切忌以偏概全。

例如上面的“新力量”题目,从“力量不一定全是优势,有力量不一定成功”的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考生这样写道:“勇敢的他无愧于英雄,但无谋的他却永远称不上霸王。无论何时,智慧都永远胜过力量啊!”

3.延伸立意

延伸立意就是对原题目或者原材料进行合理联想、推理和引申。这样可以拓宽思路,选择更容易书写的角度来写,也可以挖掘出文章的深意。

例如:以“眼睛告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的题眼是“眼睛”,眼睛看到的是外在的,而“告诉”一词将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相连接。因此,放眼观察,只要将眼光延伸出去,一定会找到无比丰富的内涵。可以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等多层次的内容。

4.类比立意

将材料里所给的几项内容或者进行类比,或者材料里与材料外的内容进行类比。

例如: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某某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上面两则材料,一则是名言、一则是谚语,都是生活中的哲理。通过阅读,发现两则材料似乎矛盾,但是仔细分析,发现它们阐述的角度不同,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材料②“常某某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要敢于发问、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要想全面而合理阐明观点,可以综合两则材料立意。中心观点可以是: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某某”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5.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就是说要通过个别来窥知其全体,透过表象探究其本质,善于写日常生活的小事来表现大主题。例如:《枣核》里作者萧乾用小小的枣核来表达爱国之情,席慕蓉的《贝壳》一文,由一枚小小的贝壳写到做任何事都要精致、一丝不苟,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事情发生,每天都过着很平凡的日子,好多学生在写作中苦于没什么值得写的,要善于从小事中找亮点,挖掘小事的价值。

审题

例题1、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整洁、美观;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例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只丑小鸭可变成美天鹅,一星火种竟致燎原之势,那是梦想、信念和真理的力量;

一帘细雨瞬间平息猛烈的狂风,一抹微笑无声融化心灵的冰雪,一盆洗脚水悄然让辛劳的母亲泪水盈眶,这是真、善、美的力量;

细小的溪流汇成了浩瀚的江河,弱小的水滴穿透了坚硬的岩石,渺小的蚂蚁抱团冲出了火墙的包围,那是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同舟共济的力量;

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勇敢坚韧、不屈不挠、洁身自好精神品格的力量;

……

要求:(1)以“________的力量”为题。

(2)补充题目空缺部分再作文。

(3)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600字。

随练1、 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________相伴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套写;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随练2、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________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立意

例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选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新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然而多数同学都会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或写出来的事很“俗”,都是源自选才不当所致,下面来对作文选材时常出现的失误现象以及选材的来源、技巧与方法等进行梳理。

二、方法点拨

(一)选材方面常见的问题

1. 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目光。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深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美丽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

2. 是毫无新意的“陈某某”

有的材料本身很不错,只是用的人多了,也就失去了材料原有的光彩。由于材料缺乏新意,评分往往偏低。所以在选材时我们尽量以小见大,选择“小而有价值”的事情来写。

例如一个学生写的:“今天晚饭后,我和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埋头用功。这时,厨房里传来了一声碟子被打碎的响声。我蓦地停下手中的笔,心头不由一颤:妈妈已经为我刷了十几年的碗了……”接着,以此为切入点,写妈妈这些年刷的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最后得出“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

3. 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

如果过于依赖,一味简单模仿,容易陷入“抄袭”的误区。如《关于“诚信”条件的实验报告》是前几年的一篇考场满分作文,不少同学只将“关键词”略加改动,其他内容照搬,于是便出现了《关于“责任”条件的实验报告》等让人啼笑皆非的“创新歪篇”。这种XX学步的文章,常常被阅卷老师“枪毙”。

(二)选材的技巧方法

刚刚我们分析过了常见的“选材失误”的原因以及材料的来源,现在同学们需要提高自身的选材能力,即需要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那么如何进行选材呢?

1. 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源泉,尤其是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草一木,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找到富含深刻含义的东西。例如:拾到一片落叶,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匆的道理;看到农民大伯的手,可以发现,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是生命的永恒……

生活中,学生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校园生活(自己与老师、与同学、朋友)、家庭生活(与父母、爷爷奶奶等)、社会生活中(陌生人等)选取自己亲身经历、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素材。

当然也可以从阅读中来挖掘,做阅读的有心人。从文学作品中来挖掘典型形象。例如有篇题目为《______我想对你说》,某同学写的是《李清照,我想对你说》就很新颖,不落俗套。再如,2016年XX区一模作文题目请以“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某同学写的是“一所庭院,珍存了杜甫许多豁达乐观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国的思想。”可说立意新颖而深刻。

2.选择“小并且有价值的事”作为材料

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小思《蝉》、席慕容《贝壳》、杨某某《老王》、铁凝《一千张糖纸》等。

(1)以小事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叙述生活中的一件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阐述一个大的事理。

电影《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许某某老人到美国探亲,他发现孙子发高烧,因不识药瓶上的英文,无法给孙子吃药,只能采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刮痧。当其孙子不慎摔伤被送往医院救治时,美国医生发现孩子背部有刮痕,认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许家因此被告了法庭,于是引发了一场“虐待儿童”的官司。最后,这种治疗方法得到法庭的理解,消除了误会。

“刮痧”这件小事所引发的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撞击,由此引发观众对国与国之间文化差异的深层次思考。这部电影就告诉我们,从平常小事入手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重要途径。

(2)以小物见大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写到园中蜂儿、蚂蚁、瓢虫等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正是这些小动物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这使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他的欢乐、悲伤,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最终,“我”从这些小生灵身上找到了答案: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地想到死,而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进而获得顽强地活下去的信心。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一些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3)以小人物见大

小人物是指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以小人物见大,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性格层面,彰显其伟大的人格,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

美国作家欧·亨利《最后的一篇藤叶》中塑造了老画家贝尔曼这个小人物的形象。故事讲的是***居住着青年画家苏艾和琼珊,及老画家贝尔曼。琼珊不幸得了肺炎,整日抑郁寡欢,幻想着窗外常春藤叶落尽之日就是自己的死亡之时。贝尔曼无意之中从苏艾口中听说了琼珊的这一想法,夜晚背着细心照顾琼珊的苏艾和病弱的琼珊,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落尽前在墙体上用画笔勾勒出最后一片叶子。苏珊凭借着这片叶子给她的精神支持坚强地活了下来,贝尔曼却因受了一夜的风寒患上了肺炎,在第二天去世。苏艾和琼珊相拥而泣,那片墙上的常春藤叶成了热爱艺术的贝尔曼此生最完美的杰作。它赞美了小人物之间的相濡以沫及人世间的关爱之情……作者借这个小人物歌颂了普通人的美好心灵。

所以我们也可以写一些社会中虽然不惹人注意,但却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和温暖的人。那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些人呢? “风雨无阻的快递员”、 “平凡而认真的清洁工人”等等都可成为素材。

(4)以小细节见大

某学生的《一碗面条》里就有这样的细节描写:

  每次回家,钥匙刚插进锁孔,母亲的身影会准时地出现在门口,当我把目光移向桌面时,准会见到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那一瓣瓣的蒜头和绿绿的葱丝,看着就让我心动,面里的佳肴更是天天变换着式样。品尝着面条,户外带来的寒气顿时溜得无影无踪。几口热汤下肚,一种家庭的温馨便渐渐地从心头升起。

由于作者善于观察,感悟生活深刻,他从一碗面条里看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一片浓浓的关爱。又如,晚上看书时,父亲送来一杯茶,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一位同学从父亲生病时送来的一杯茶里,却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殷殷期待和严中见慈的深沉父爱。由于把事件提炼得真实深入,这篇题为《一杯热茶》的文章,发表在《语文周报》上后,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像《一碗白开水》、《三粒荔枝》、《一根红头绳》等文章,都属于“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选材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3. 选鲜活新颖的材料

这便如同裁缝做衣,选料必要经几关,作文想选出精巧合适的材料,也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避免材料“撞车”,方法其实很简单:当你拿到作文题时,马上想到的材料不要写;稍加思索后想到的材料,最好也不要马上写;你应该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一下,自己要写的材料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憾心灵的情感。

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你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的是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含的是健康的心态。从反向立意也是不错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优秀选材范例

【考题回放】某年全国中考作文题

【题目】请以“走进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里拿出了一百元钱,又从身后的背包里拿出了几件衣服,一并递到了老人手里。老人回过神来,连忙摆手不肯收外国朋友送的东西。那位外国朋友赶紧用不流利的汉语解释,还伸出手,在空中比划着。老人依旧不肯收,外国朋友着急了,把东西塞进老人怀里转身就走。

我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住了,这条街上来往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只有这位外国朋友愿意停下脚步帮助这位乞讨老人?我也经常经过这位老人的身边,但我总是匆匆而过,从没想过要向他伸出援手。

我赶紧提起西瓜,追上那位外国朋友,跟她打了个招呼,问道:“请问您为什么要帮助那位乞讨老人?您认识他吗?”外国朋友笑了,停下脚步,缓缓回答道:“我并不认识他,但我觉得这位老人很可怜,我每天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看见他拄着拐杖吃力地捡废品维持生活。很少有人愿意向他伸出援手,我问过一些中国朋友,他们告诉我,有很多人假扮乞讨者博取大家的同情,骗取大家的钱财。但我觉得,宁可错帮,不可以不帮呀!”

是呀!世界上有多少冷漠就有多少温暖。如果人人都心怀善良的心,用爱心去感染他人,相信这个世界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更温暖,更美好。外国朋友,我为你喝彩!

【解析】 暂无解析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初中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中心
  2. 初中作文审题方法
  3. 2.作文审题立意
  4. 免费考研英语作文批改方法
  5. 自考《英语(二)00015》短文写作(作文)讲义
  6. 1.9初二语文第19讲学案(考场作文技巧)
  7. 浅谈个性化作文教学
  8. 写作指导教学设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9. 写作指导教学设计-命题、话题作文
  10. 高考作文写作
  11.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12. 语文作业-作文题目
  13. 英语作文写作步骤
  14. 作文纸A4空白
  15. 学生参赛操作流程
  16. 抗击疫情作文1000字左右
  17.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浅谈-初中作文指导

以上为《中考语文作文指导:作文之立意与选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