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校园预防性侵害防范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育部印发通知:防止校园性侵害?
2018-12-24 16:50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回应最高检建议,从开展预防性侵安全教育、加强教职员工队伍管理等五大方面保障学生安全,预防性侵害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此前,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完善预防性侵害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学生的制度机制。
“这是施政上的进步。” 12月21日,华中师范大学生***教授、中国性学会副会长兼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彭晓辉表示,在预防性侵害学生上,文件加强了“堵”的力度。(12月23日 澎湃新闻)
此前,我们在网络媒体上看到过许多中小学生收到性侵害的案例。办案人员苦于报案不及时、证据不充分、调查取证难等多种因素,迟迟抓不到罪犯。这次《通知》的印发,体现了国家教育部门从源头上“堵”,首先从教职员工队伍的筛选开始。文件提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落实有关教师管理法规和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强化对拟招录人员品德、心理的前置考察,联合公安部门建立性侵害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
除了“堵”得实,本次新规的另一大特点是从环境入手,通过校园内外的环境监控和治理,进一步减少性侵事件的发生。过去校园性侵大多是归因于老师个人道德问题,而忽视了环境因素。教育部文件通过减少环境因素,防止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在教育环境治理上,除了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规范管理,从严管理女生宿舍,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的教育部《通知》特别提出,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要求,以预防性侵害工作为重点,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督促、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性侵害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及时依法处理。对学校安全事故频发的地区,也要采取约谈、通报、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
目前全国学校的性教育并不充分,应该从课时、师资配备,教案教材上做出更为细致的规定,同时,接受性教育普及的不仅仅应该是学生,教职员工的相关教育也不可忽视。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每一个人有义务有责任保护祖国的花朵。《通知》的印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孩子的作用,但是光靠“堵”、“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健全社会道德标准,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实施性侵害惩罚力度,才能做到对中小学生真正有效地保护。
上海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校园预防性侵害防范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发布日期: 2019-10-22 浏览次数: 137
一、建立保障机制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预防学生免遭性侵害工作的管理,特成立防性侵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总负责,安全代表任副组长负责上下协调,组员为校长助理、教导主任、德育室主任、工会主席、总务主任、大队辅导员、安全员和各年级组长,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2、成立日常巡查小组
巡查小组由安全代表担任队长,安全员、总护导和后勤组成员担任组员。主要职责:日常维护校园安全巡视;放学后巡查校园各个教室、专用教室、活动场所等,夜间督促保安进行安全巡查,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加强各项教育管理防范工作
1、多渠道开展预防性侵害教育
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学子课堂、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害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广泛宣传“家长保护儿童须知”及“儿童保护须知”,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
2、切实加强教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3、要控制好性侵犯者,防止其出逃,以便将其依法处理。
四、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学校联合当地派出所和街道,对学校及周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掌握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周边巡查防控,防止发生社会人员性侵犯在校女生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积极建构长效机制
1、将预防性侵害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开学后、放假前等重点时段集中开展全校教育,并纳入对新上岗教职工和新转入学生、家长的入职入学培训教育中。
2、要将预防性侵害教育作为学生自护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要将预防性侵害教育纳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重点内容,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2019年10月制定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校园预防性侵害防范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