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案例1:红旗渠建设者:精神旗帜飘扬太行山巅》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红旗渠建设者:精神旗帜飘扬太行山巅
【案例呈现】
历史上的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红旗渠修建前,林县550个行政村中,有307个长年人畜饮水困难,有100多个村要跑5公里以上取水吃。
新中国成立后,***着手改变当地生存环境,经过反复考察论证,认为必须谋划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建起一座拦河坝,拦腰“斩断”漳河,抬高水位让河水进入渠道。任村公社的500多名修渠群众组成突击营,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当大坝合龙只剩下十几米宽时,河道变窄,水流湍急,沙袋、巨石投下去,转瞬即逝。关键时刻,群众跳进河里,排成三道人墙,用血肉之躯抵挡住冰冷刺骨的河水,助大坝最终合龙。红旗渠总干渠修筑在“飞鸟不能驻足,猿猴难以攀援”的太行绝壁上。群众就悬挂在半山腰上,挥锤打钎、装药放炮,炸出一个个小平台,再在这个平台上作业,开凿渠线,垒砌渠墙,对接起来就形成完整的渠线。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81名修渠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年龄最小的才17岁,最大的60岁。红旗渠修建历时10年,全县50万人,有30万人参加了修渠工程。
红旗渠建成后,全县410个村受益,60万人口、3.7万头大牲畜饮用水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解放后,林县人民在县长杨贵的带领下,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和舍生忘死的伟大奋斗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苦战10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终于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干旱缺水的命运,将一面“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巅。红旗渠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精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中国精神写照。中华民族能够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屹立于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紧紧凝聚在一起,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时代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在新时代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第一节第二目或者第三目的教学参考,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播放视频的方式展示,案例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案例1:红旗渠建设者:精神旗帜飘扬太行山巅》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