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化常识集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文化常识集锦
1. 【XX市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文某某隋文帝夺取后周的政权。
B.侍郎,本为宫廷近侍,后来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正职。
C.持节,古代官员_g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予的节杖,以之为凭证,并且显示权威。
D.配戍,古代的刑罚。配指发配,即流放到某地;戍指戍守,指作为兵士戍守该地。
【答案】B
【解析】错在“正职”,侍郎是副职,正职是尚书
2. 【**_*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本文某某“社祭”,古人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B.骨鲤:比喻有骨气、刚直。骨鳗之臣,指刚正忠直的官员。
C.太牢具:本文某某用来盛放祭祀用的牛、羊、豕的器皿。
D.请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的婉称,使骸骨能归葬故乡。
【答案】C
【解析】“太牢具”这里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3.【2019·XX模拟】下列对文化常识专用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简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B.服阕,古代守丧时的礼节,指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忌穿鲜艳,丧服一般用粗麻布做成。
C.太守,是秦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后来也作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D.三府,三公府的简称。东汉曾设太尉、司空和司徒,并称三公,亦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B
【解析】 “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4.【2019·XX模拟】下列对文化常识专用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舍人,常以舍人中才学优秀者充之,与中庶子同掌太子宫文翰。
B.践阼,是即位、登基的书面语说法,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C.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某某,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也可以说成“致仕”。
D.“文某某”这一谥号是用来赞美虞世南广博的文采和美好的品德。“懿”是“美好”的意思。
【答案】C
【解析】古代官员因为年龄辞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称“致仕”,也可以将“致仕”理解为官员退休。而自请退职,常某某“乞骸骨”。
5. 【2017年高考江苏卷】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某某:文某某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某某即江东。
B.三代:文某某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答案】B
【解析】平时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动积累,仔细辨别。B项,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6.【2017年高考XX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XX在XX之南,XX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某某“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B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9. ×【解析】童生是文童的别称,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10. √;
11. ×【解析】“一般是长辈起的”错,一般是自己起的;
12. √;13.√;
13. ×【解析】“阴”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因此河阴指黄河以南地区;
14. √;16.√;17.√;
18. ×【解析】“是唯一一所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错,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除“太学”外,还有“国子学”;
19. √;
20.×【解析】“之子于某某”“吾妻来归”中的“归”的本义,“始适还家门”中的“适”均指女子出嫁。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文化常识集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