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而经济利益和要求只有通过国家政权的到集中体现和实现。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有其客观内容。人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某某: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 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 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 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
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 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 这样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
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
第二节 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在这四级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 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民主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政.和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 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
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主要特征,
但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统治的性质。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社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治社会既自由人的“联合体” ,作为国家权力的社会公共权力既自行消亡,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亦不复存在。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
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集中反映。另一方面, 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级政.和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 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仍然在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认识的深化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兴起,宗教与政治的联系已逐渐分离。服务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政治学说逐渐取代了宗教,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尽管如此宗教对于政治仍然有重要的影响。
4.政治与道德。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第二章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
一、 政治学的含义——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按不同的原则可分为:
1、按政治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两大类。
2、按政治学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政治学。
4、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5、按照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政治学。
6、按照政治学研究的领域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若干内容结构。
我国的政治学无疑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我国的政治学主要有七方面的研究领域:政治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国际政治,政治学方法论。我国政治学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大体是按照政治学理论, 政治制度, 国际政治这三大类来划分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的。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在西方政治思想进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政治学)
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 和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汀和托马斯 ? 阿奎那。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马基雅维利:意大利,《君主论》主要观点是将国家划分为君主国和共和国。博丹:法国, 《共和六论》认为国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联合在一起的,产
生的主要方式是暴力,真正阐述主权的第一人(国家主权理论) ,明确区分了国体政.和体。马基雅弗利和博丹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论述政治问题,
以政治权力而不是道德伦理价值,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到了 17、 18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主义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因素,以产阶级革命提上日程。为了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欧美产生一大批思想家从 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物在欧美已经基本完成,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变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西方政治学的主题转向资产阶级个人利益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以边某某《政治简论》《道德与立法的原理》 、穆勒《论自由》 《功利主义》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学说,强调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私人活动;孔德《实证政治体系》、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系统创立了实证主义的政治有机体学说,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渐趋向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秩序。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于国家政权政.和治生活的研究成为垄断资本维护统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880 年,由美国政治学者伯吉斯倡议,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
,形成了政治学科体系,政治学由此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了现代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政治学大体有两个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 世纪 40 年代。它是当时社会矛盾运动政.和治斗争发展的理论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思想结晶, 同时也是马克思、 恩格思批判和吸收前人政治学说,尤其是法国启蒙政治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中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思想革命成就。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
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可分为五大阶段:
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 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
及至宋朝, 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
1840 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政.和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中过人民在它的指引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 (书 31)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唯物辩论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辨证法对于矛盾的研究,是政治学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包括历史的、经济的、 阶级的和利益的四个途径。
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调查研究基本程序包括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即客观的观察事物,以客观事实为唯一依据。科学性,即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出
发进行调查和研究; 全面性,即不是根据个别现象, 而是从“事实的整体上……去掌握事实”。
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
1.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它包括哲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等。
2.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社会学分析途径、经济学分析途径、心理学分析途径、政治系统分析模型、政治沟通分析模型、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等。
第二篇政治关系
第一章 利益与政治
第一节 利益的涵义
一、利益的形成和本质
“利益”是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古老话题,人们对利益问题作了许多论述,但都没有能科学揭示利益的形成和本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 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
二、利益的内在矛盾
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2.利益形成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利益关系
一、利益关系的涵义
利益关系是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外化和展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体现。
二、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首先是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共同利益具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等基本特性。
三、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其发生依赖于两个基本条件。 就其矛盾的程度而言, 它具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两种存在形态,
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两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2.纵向利益矛盾。发生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其发生也同样具有两个方面条件。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途径在于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利益和共同
利益。在不同社会中,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第三节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们和作用
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政.和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政.和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5
3.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政.和治权利的功能。
二、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利益成为人们政治活动的主旋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所以进行政治活动, 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政治统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
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行政治管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社会一切政治组织及其制度都是为了围绕一定的利益进行的,同时为是为了实现其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服务的。
国家、政党、社会团体等。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政.和治思想的源泉。作为观念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想来源于政治利益, 反映了人们的利益要求,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利益。利益是政治心理政.和治思想的本源, 离开这一本源,政治文化将变得无从解释。在实际生活中, 政治心理政.和治思想不直接和利益相联系,而是通过对于政治权力政.和治权利的态度和看法来间接的联系在一起。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涵义
一、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实际是人们选择政治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 聚集形成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
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政.和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形成特定的公共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社会财富、暴力等。
2.主观构成要素。其主要因素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政治组织等。其中能力素质是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他是使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主观能动的基础。
三、政治权力的特性
政治权力的特性:(1)主体利益性;(2)强制约素性;(3)专属排他性;(4)扩张延展性;(5)多重职能性。
第二节 政治权力类型政.和治权力关系
一、政治权力的类型
1.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划分,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政治权力、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2.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可以划分为社会公共权力、执政党权力。
3. 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层级划分,可以划分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
4.按照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二、政治权力关系
1.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相互否定相互对立关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之间也可能存在妥协或协调关系。
2.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权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别。
3.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相互协调的关系。一般不存在对抗的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两者关系也可能走向对抗。
4.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呈现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
三权本质上的一致,以及立法权对于行政权、司法权的统率关系。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作用
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
政治权力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效益; 政治全力具有双刃剑的效用;
政治权力作用影响巨大而深远;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常常呈现多方面力量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有:指令方式、压力方式、规约方式、说服方式、奖酬方式、处罚方式、暴力方式等。
二、政治权力的作用
从政治关系来看, 首先, 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其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法定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 社会政治生活来看, 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首先, 人们的政治行为政.和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 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全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
规定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
并且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再次, 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最后, 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向,政治权力是凌驾于社会或特定组织之上的巨大力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
第三章政治权利
第一节政治权利的涵义
一、政治权利的定义
西方学者对权利的定义繁多,主要有:1、天赋权利说;2、权利自由说;3、权利利益说;4、权利力量说;5、权利平等说。这些定义都没有能揭示权利的社会本质及其社会基础。所谓权利, 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取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这种资格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本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因此,所谓政治权利, 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政治权利是权利的一种类型,是社会成员参与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
二、政治权利的特性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共同利益政.和治权力具有强烈的阶级特性,由此决定了政治权利具有相应的阶级特性,因此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具有不同阶级特性的政治权利。政治权利的这些阶级特性, 是其根本特性, 除此之外,政治权利还体现了其他特性:
(1)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2)法定规范性。(3)权利主体的自主性。(4)权利义务的统一性(5)自由价值性。
第二节 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一、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人人都具有的政治资格,氏族成员之间的政治资格是平等到的,其政治资格是由道德习俗确定的,其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是完全溶合的。奴隶社会政治权利专属奴隶主阶级所有,它具有宗法等级制特色,政治权利与私有财产联系到一起,其政治权利同政治义务相分离。封建社会中拥有财产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政治权利,君主享有最大的政治特权,政治权利与官僚等级和僧侣紧密相关,血统也成为政治权利的重要依据,农民享有某些政治权利。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在形式上体现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但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社会实际的不平等,表面上的正当性掩盖着资本剥削的不正当性。社会主义的政治权利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扬弃,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人民真正的政治平等,也是实现人民政治利益和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
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1)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
(2)参政权。大体包括选举权、创制权、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5)人民监督原则; (6)法制原则。
第三节 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
一、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
1. 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它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2.政治民主的制度性建设。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本身的建设和法律制度的建设。
3.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提高公民政治能力,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
二、政治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
1.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对资产阶级来说,资本主义民主本质就是为其利益
服务的, 它是调节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阶层和集团之间利益矛盾的最好政治形式,
它也是
缓和和掩盖阶级矛盾的有利政治形式。
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来说,
资本主义民主是一种无法实现其根本利益要求的骗局,
但在客观上它也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斗争提供了条件。
2.社会主义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
(1)可以维护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治统治。
(2)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协调人民利益要求和利益矛盾。
(3)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
(4)人民提高政治能力素质,进而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XX平的重要途径。
(5)防止政治专制政.和治腐败的有效工具。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