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历史解析-教师用卷

本文由用户“fuioppppyt”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27 12:09:15 举报文档

以下为《大题历史解析-教师用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大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凡大食、古某某、?婆、占城……,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某某、犀象、珊瑚、琥珀……雍熙四年五月,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某某,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每纲赍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处赐之。”

——摘自《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1606 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 年 9 月 23 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 17 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 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 18 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材料三

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是,不同的国家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构建经济体系,而这反映了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和信仰。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实现有企业强权和人与人之间待遇不平等的美式资本主义。一个不受约束的,没有价值观的全球化体系是行不通的,但也不能完全交由某个国家来制定全球化的游戏规则。

——摘编自【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真相》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宋朝掌管对外贸易的机构,并概括宋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 18 世纪英国经营东西方茶叶贸易的团体名称,并分析说明世界近代茶叶的交流传播史也是一部“经济史”的理由。(5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以世界贸易组织的措施为例说明构建受约束、有价值观的全球化体系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6 分)

【答案】

(1)机构:市舶司。(1分)

特点:海上贸易兴盛;贸易商品种类丰富;贸易区域范围广泛;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朝贡贸易是重要的方式之一。(任答3点得3分)

(2)名称:东***。(1分)

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茶叶开始在欧洲交流传播。(2分)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部分。(2 分)

(3)目标: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2分)

说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1997 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签署,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通信成本。世界贸易组织扩大涉及 12 大类的服务贸易,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措施1分作用1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机构,结合所学可得,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凡大食、古某某、?婆、占城……,通货易”可得出贸易区域范围广泛;据材料一“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某某、犀象、珊瑚、琥珀”可得贸易商品种类丰富;据材料一“每纲赍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处赐之”可得朝贡贸易是重要的方式之一;据材料一“雍熙四年五月,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某某,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可得贸易以海上贸易为主,结合第一小问可得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等。

(2)第一小问机构名称,据材料二“1606 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并结合所学,可得经营东西方茶叶贸易的机构是东***。第二小问理由,首先要明确茶叶贸易的背景,结合所学可得,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茶叶开始在欧洲交流传播,然后“但直到 17 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 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可得,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据材料二“在整个 18 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并结合所学可得茶叶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部分。

(3)第一小问目标,结合所学可得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第二小问说明,即对观点“构建受约束、有价值观的全球化体系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进行分析,即分析这一体制之下世界所获得之利益要高于所受之损失,如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1997 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签署,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通信成本。世界贸易组织扩大涉及 12 大类的服务贸易,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等事实说明一个有规则的组织还带来更快的发展,人民是最终的受益者。

2.(15分)金融货币体系作为世界经济运行中制度性安排的重要一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转引自康某某《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拜占庭金币综述》

材料二

16、17世纪主要商贸机构一览表

时间

国家

事件



1531年

荷兰

在安特卫普创立商品交易所



1571年

英国

在伦敦创建皇家交易所



1602年

荷兰

组建东***



1609年

荷兰

创立证券交易所



1694年

英国

创立英格兰银行



——整理自《选择性必修2·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材料三

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可以发现其产生有三种方式。①自发形成的货币体系。世界经济中若干主要国家采用相同的货币制度,从而自发地形成国际货币体系。②协议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即若干国家通过协议的方式,就国际本位货币等达成一致,从而构建国际货币体系。③旧制度瓦解的产物。既存的国际货币体系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瓦解的结果是无制度的货币体系。

——黄某某《牙买加货币体系演变的前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拜占庭金币出土地的分布特点及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概括货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领域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任选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产生方式,进行阐述和评析。(6分)

【答案】

(1)特点:主要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1分)

历史现象: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频繁。(2分)

意义: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2分)

(2)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贸易中心的转移。(2分)

影响: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分)

(3)选择①。

阐述:①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2分)②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2分)

评析: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2分)

选择②。

阐述: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2分)

评析: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2分)②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2分)

选择③。

阐述: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2分)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2分)

评析:进入21世纪,美元地位削弱,但仍然处于中心地位,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表格中拜占庭金币主要出土地点是某地、甘肃、陕西等地,这些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故其特点是主要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第二小问历史现象,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发现大量的拜占庭金币,说明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发现较多的金币,说明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频繁。第三小问意义,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货币的使用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货币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交易所、银行、公司等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荷兰、英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出现较多新式商贸机构,***的地位不断上升,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第二小问影响,为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家建立起一种新型的股份制***,***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依靠股***进行扩张,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根据所学可知,①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的形成;根据所学简要阐述金本位形成过程,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复杂,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评析,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和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②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根据所学可知,二战严重削弱了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评析,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③是当今世界货币体系,根据材料三“既存的国际货币体系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瓦解的结果是无制度的货币体系”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 阐述,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评析,进入21世纪,美元地位削弱,但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仍然处于中心地位,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

3.(15 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突出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汉代东西方海陆通道

材料二

在17和18世纪,政府和企业主携手设计新的有利于全球性商业扩张的机构——银行、***、***和货币制度,引发了后来人们逐渐所说的商业革命……法国殖民贸易在1716年价值2500万某某,1789年上升为2.63 亿里弗。在英国,大致在同一时某某,对外贸易价值由1000万英镑上升为4000万英镑,后一数字是法国的两倍以上。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早期全球化进程开始于“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普遍交往的建立;工业革命及其扩散带动全球化在19世纪末达到第一次高潮,但随即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东欧集团的解体,***面的结束,国际经济在信息革命和跨国资本的强力推动下大步走向全球经济,以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制度架构的全球化形成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董某某《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汉、唐、宋三个时某某丝绸之路的变化。(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第一次高潮”到来的共同原因。并根据材料三,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新高潮”的原因。(6 分)

【答案】

(1)变化:汉朝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四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最远可到达印度;唐朝与西域商路畅通,海路交流活跃;宋朝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6分)

(2)表现: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品交易量大大上升;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或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3分)

(3)第一次高潮的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殖民扩张的加剧;对亚非拉经济侵略的加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共3分,每点1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

新高潮的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或信息革命);资本流动的全球化。(3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图例“汉时某某的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汉朝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四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最远可到达印度;据材料一图例“唐时某某的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与西域商路畅通,海路交流活跃;据材料一图例“10世纪的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

(2)据材料二“银行、***、***和货币制度”结合所学得出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据材料二“法国殖民贸易在1716年价值2500万某某……4000万英镑”结合所学得出商品交易量大大上升;结合所学得出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或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3)第一小问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据材料三“工业革命及其扩散带动全球化在19世纪末达到第一次高潮”结合所学可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殖民扩张的加剧、对亚非拉经济侵略的加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角度入手。第二小问新高潮的原因,据材料三“随着苏联东欧集团的解体”得出两极格局的瓦解(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据材料三“国际经济在信息革命和跨国资本的强力推动下大步走向全球经济”结合所学得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或信息革命)、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4.“仓廪实、天下安”,粮食自古以来就是安天下之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范仲淹将财产悉数捐出设立义庄。在他亲自草拟的十三条义庄规矩中规定: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同共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

——摘编自郑宏泰、高某某《中式信托·义庄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范氏义庄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所体现的文化背景。(4分)

材料二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培之法入中国。

——陈某某《金薯传习录》

番薯和玉米可以在中国干旱的高地上生长。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以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甘薯从原产地传入中国的传播路线,要求绘制路线示意图(示例:A→B→C).请对番薯推广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辩证评价。(5分)

材料三

2021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于7月12日在罗马发布。报告显示,去年全球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即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戴维·比斯利表示,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零饥饿的实现,世界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前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的主要障碍。请你针对“国际社会如何实现零饥饿”这一主题献计献策。(6分)

【答案】

(15分)

(1)宗族内部救助,在族内创设义田等族产赈济贫困族人。(2分)宋朝儒学向基层渗透(理学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体现儒家仁政思想(2分)

(2)美洲→菲律宾(吕宋)→中国东南沿海(福建)。(3分)

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1分);但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1分)

(3)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2分)

国际:加强国际合作,如写出具体举措也可得分,例如:联合国统筹资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召开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国家:从粮食生产和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生产技术。

个人:增强人们粮食安全意识,开源节流。(任意两个角度即可,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同共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可知宗族内部救助,在族内创设义田等族产赈济贫困族人。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宋代的史实可知宋朝儒学向基层渗透(理学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体现儒家仁政思想。

(2)第一小问路线,据材料二“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培之法入中国”并结合所学美洲物种外传的史实可知美洲→菲律宾(吕宋)→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第二小问评价,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进行,积极方面,据材料二“番薯和玉米可以在中国干旱的高地上生长”可知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据材料“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以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可知但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3)第一小问障碍,据材料三“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零饥饿的实现,世界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可知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第二小问措施,可以从国际、国家和个人角度进行。国际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如写出具体举措也可得分,例如:联合国统筹资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召开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国家方面,从粮食生产和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生产技术。?个人方面,增强人们粮食安全意识,开源节流。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二

胡椒原产于印度……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拓水上贸易线路……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贸易的发展。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

——整编自[美]玛乔丽·谢某某《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材料三

统一的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多年的时间。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这时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某某,这时某某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它促进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某某,这时某某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

——整编自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某某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椒的全球史”所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推动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因素。(3分)

【答案】

(1)特点:主要集中在海路;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规模大;外贸税收成为政府重要财源;政府增设机构掌管对外贸易(市舶司)。(4分,任写4点得4分)

原因:宋朝因北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4分)

【答案】

(1)持高度肯定的态度。(1分)

依据: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分)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中国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2分)

(2)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学习吸收和宽容对待的态度。(1分)

影响: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但对西方科技的学习仅停留在个人兴趣爱好层面,未上升至国家行为。(3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可知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肯定态度;第二小问依据,结合孔子在古代思想领域,秦始皇在古代政治制度领域的突出贡献,说明“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依据。

(2)第一小问态度,结合材料二中康熙对传教士和西方自然科学的态度,可知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学习吸收和宽容对待的态度;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康熙对西方自然科学学习程度及古代中国对科技的政策,可分析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对中国的影响。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大题历史解析-教师用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