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记者的形象 讲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记者的第一印象对采访活动的重要影响,那么如何塑造记者的第一印象呢?
在课前大家完成了预习的任务,我们一致认为记者的形象应该从仪容仪表和仪态三个方面来进行塑造。下面我们进行具体的了解。
首先是仪容。仪容是指一个人的发肤容貌,人与人之间第1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当中形成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这种效应叫做第一印象效应,两个陌生人在不熟悉对方的情况下,刚开始见面的7秒到2分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呢会持续很长时间。
请大家思考,在两个人第1次交往的过程当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彼此的第一印象呢?嗯,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的形象举止、语气发音、语言内容都会影响第一印象。
好,那大家想一想哪一种因素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呢?好,很多同学都说的特别准确。根据数据的调查、统,形象和举止这个要素会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占68%,而语气和发音占25%,语言的具体内容则占7%。可见,形象和举止对于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那形象举止,首先我们要想到的是发肤和容貌,比如说男士发饰的要求,前发不遮眉,侧发不遮耳,后发不及领。而面部的胡须必须得每天剔除干净,要保持清洁。而女士她的发饰可以时尚得体、美观大方、符合身份就行,不要佩戴华丽的头饰。面部要化清新的淡妆,看似有却没有的那种比较自然的淡妆是最好的。
形象的第2个要素,就是仪表仪表,也就是穿衣打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是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马丽马国力采访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某某的一段感受。
1985年我去采访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某某,那天早上下大雨,我骑车上班,穿了一件雨衣穿短袖和T恤。当那个任务派到我头上的时候,我又不能不去,后来就硬着头皮去了。去了之后,当然人家对我的着装什么都没说。可是我忘不了,我觉得这是我对他的不尊重,也是我对我这个行业犯的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所以从那以后我没有穿过短裤,夏天再热我都穿长裤,我办公室里永远都放着一件比较整齐的衣服。因为我这个人平时比较随便就是这种小事,但小事有时容易让人瞧不起你,采访对象瞧不起你,或者认为你不尊重他,想再采访出什么来就很难了。
记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着装在访问气氛当中作用非常的重要。
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着装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刚才这几位同学把他们认为的记者着装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我们再来归纳一下。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穿衣首先要符合tpo原则,所谓的tpo指的是time、 place和 object。分别指时间、季节、时令、时代,地点、场合身份以及目的和对象。这是社交的基本着装要求。
而对于我们记者来说,着装一般有两个主要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着重要庄重。即便是采访运动场上的人群,或是采访农民工,记者都不能穿得过于随便,比如穿拖鞋去采访女士、穿超短裙去采访都是不妥当的,因为记者的工作呢就是代表公众去探索真相,而采访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具有公开性的,都是在公共场合来进行的。电视记者的形象还要作为信息要素进入到转播的画面里,因此呢着装一般以庄重为好。但是呢,庄重又不等同于处处去西装革履,而是要与被采访对象和采访的场合相接近。
这就是第二个原则,着装要考虑与采访对象和采访现场接近。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人们都喜欢与自己比较接近的人交往,所以,在采访的时候要尽量使自己的服饰和色彩与采访对象的身份比较接近,与采访的题目比较接近。
一般来说采访对象和采访现场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如果去采访一个音乐会,那么我们记者一般应该身着礼服,女记者应当适当的化妆,以符合音乐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访情景下的着装。
大家展示的非常好,说明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领,并能够很好的运用到采访实践中,给你们点赞!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两段视频,边看边分析每段视频中记者是如何塑造自身形象的?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在第一段视频中,记者根据采访对象的身份和采访的场合,选择了西服正装进行采访,面露微笑,眼神坚定而友善。第二个视频,记者一直以微笑的面部表情和采访对象进行聊天,并配合自然的手势、动作,眼神亲切自然,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访问气氛非常融洽。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段失败的采访视频。请问这位女记者为什么会失败,在记者形象塑造方面有何欠缺?
记者穿蕾丝镂空上衣去运动场进行采访,在穿着上不符合采访场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记者的形象 讲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