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孩子“双减”,父母需要“四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孩子“双减”,父母需要“四加”
“双减”政策的推行,可总结为:减轻教育成本,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到教育当中去。减轻负担不是简单化的“减”,而是要增值提效。
那么,身处变革的中心,作为家长,我们的教育方向是什么?
01
“双减”带来了哪些新变化?首先,家长要知道“双减”给新学期带来了哪些新变化。书面作业将大量减少政策: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课后服务增多政策: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学生补课时间变少政策: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政策: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加强体育锻炼政策: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有偿补课将被严格监控政策: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02
3个“看懂”其次,家长要“看懂”3个点。第一,要看懂政策的变化,看懂教育导向的转型——教育均衡一定会到来。2018年3月,**_*考录取改革的文件,里面就提到了“名额分配”,从2018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也就是2022年参加中考的那一届。但当时因为离具体实施还有几年时间,没有引起太多反响,家长还是想方设法把孩子往优质生源里扎堆。结果去年,**_*摇号,这可能是家长第一次感知到了变化。紧接着,今年3月,名额到校详细方案公布:**_*,要把65%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其中20%的名额,又***;而区重点,这个名额比例是“50%到65%”和70%。这样一来,扎堆到好学校里,竞争就非常激烈,但是在薄弱初中,反而可能拿到名额。回头看,这是忽略了政策导向的改变。引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的话来说:“?本世纪初,教育领域完成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而下一步的目标,一个是教育质量的提升,一个就是确保均衡和公平。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现在大势是这样,非要拧着来,可能占点便宜,但大概率是要砸在手里的。”名额分配其实也是为了撬动教育均衡。XX近期发布的教师轮岗制,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国家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决心。以前,差一点的学校老师是很没有动力的,现在有好学生来,有名额,老师就有动力了,那些“好学生”家长也会反过来促进校风的变化。所以,对于马上面临小升初、中考的孩子,确实处于漩涡中心,家长可能是比较焦虑的。但是离小升初还远的,把焦虑放下,想清楚,不要恶性竞争了,不要超前学、超难学了,也不要只奔着择优掐尖去,除非是不管怎样都能是前5%的天才孩子。能上好学校可以上,但不要拼了老命、孤注一掷地去上,未来家门口的学校可能也挺好的,也能上好高中。我们心里要有杆秤,孩子能不能培养自信,能不能心理健康,能不能有热爱、有兴趣、有内驱力,家庭能不能放松舒适,提供积极良好的氛围,这是要放在更前面的东西。第二,要看懂考试评价的改革方向——要的是新,是理解的深度,不是超前超难了。今年的高考和中考题目大家也看到了,不超纲,但是“新”。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杨振峰就说:“如果用老题目考,再难学生操练过也能做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悦化。无论是冲着提高学业成绩,还是涵养孩子的灵气 ,“双减”后,父母都应该抽点时间,找点空闲,陪着孩子听会儿音乐,看看电影,逛逛画展。朱光潜先生在《音乐与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音乐不仅是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而且是最完美的艺术,可以普及深入一般民众,从根本上陶冶人的性格 。”父母要明白,“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 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作为家长,我们始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
“双减”减的是孩子的学业负担,那孩子空出来的时间要做什么,国家是给出了指导意见的,那就是?“阅读”。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孩子的课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孩子“双减”,父母需要“四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