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唐诗宋词元曲能够流传至今,并且屹立不倒,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发扬的趋势,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优秀所以传承。同样《窗边的小豆豆》成为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是必然的。这不是说作者黑柳彻子的文笔怎样动人,而是书中描绘的那个“巴学园”完美的现代教育倾倒了无数人,同样也倾倒了我。
说实话《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不是我现在读的,但是印象深刻。至今萦绕在脑,向往那种教育。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四十多年前(距离现在已经是七十多年了)发生在巴学园的真实故事,作者通过描写小豆豆在巴学园生活的两年时间发生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小豆豆的成长历程和心灵感受,同时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学校,什么样的校长和老师才是能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校长和老师。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为小豆豆的可爱而纯洁的心灵所感动,跟随着作者的讲述我在思考三个问题,巴学园为什么能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小豆豆的改变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哪些启示,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们提供和什么样的教育?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被我们称为问题儿童的孩子?
小豆豆之所以是窗边的小豆豆,是因为小豆豆在没有到巴学园之前,在以前的那个学校里,小豆豆上课总是不遵守规则,别人都在安静的听课,她却把桌子弄的啪嗒啪嗒的响,老师让她站在窗户边,没想到小豆豆站在窗边向外面看,外面来了一宣传艺人,小豆豆就大声的喊:“宣传艺人”,弄的老师没法上课。于是老师就跟小豆豆的妈妈说,让小豆豆退学,妈妈给小豆豆找一个新学校,就这样小豆豆来到了巴学园。(我觉得最了不起的就是小豆豆的妈妈,从来不批评小豆豆,总是有智慧和耐心化解小豆豆遇到的麻烦)。
在原来的学校,一年级的小豆豆在老师眼里就是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捣蛋的学生,可是在巴学园,跟小林校长基础以后,小豆豆立刻就喜欢上了巴学园,因为小豆豆第一次与小林校长见面,小林校长就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的话,小豆豆开心极了,从来没有一个校长或老师能这么有耐心的听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说这么长时间的话。
在原来的学校,小豆豆是一个捣蛋的坏孩子,到了巴学园以后,小豆豆的表现一点也不像是坏学生,他富有爱心,真心的帮助朋友,为一只小鸡的死去而伤心的落泪。
可是就是这么有爱心的,愿意帮助同伴的小豆豆怎么会被原来学校的老师劝退学呢,认为小豆豆是个捣蛋的学生呢?这完全不在于小豆豆本人,而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不适合儿童的成长。其实孩子小的时候,不需要那么多的知识,需要的是情感,是感受,在巴学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还可以不上课,孩子有他们自己选择的自由,这也是孩子们爱上巴学园的原因之一。
其中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有一天小豆豆的爸爸妈妈带小豆豆逛庙会,小豆豆被一个卖黄色的小鸡的摊位吸引住了,一再要求爸爸妈妈买两只小鸡,爸爸妈妈告诉小豆豆说,这些小鸡活不了太长的时间,不愿意买。小豆豆说:“求求你们,给我买一只小鸡吧,这是我一辈子的心愿,以后我再也不会说要买什么了。”爸爸妈妈终于屈服了,回家以后,小豆豆一整天都守在小鸡身旁,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可是过了五天以后,小鸡渐渐的都不会动了,小豆豆这才知道,爸爸妈妈说的是对的,小豆豆伤心的哭了,小豆豆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坑,把小鸡埋在了坑里,还插上一只小花。小豆豆感觉到,没有了小鸡的院子空荡荡的。
孩子的心灵就是这样的简单和美好,喜欢什么就会对他付出所有,为他哭,为他笑。小豆豆太喜欢小鸡了,一个在学校从来不集中注意力的小豆豆竟然一整天的守在小鸡的身旁,这说明兴趣才是引导孩子步入学习之门的最好的方式。小鸡死了,小豆豆真的很伤心,小豆豆把它们埋了,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们对自由游戏的渴望,给孩子么足够的自由成长的空间,而不是把他们禁锢在课堂上,用所谓的知识充塞他们幼小的心灵。作为老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爱和热情引导孩子,而不是把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看成问题儿童。而且小林校长的思想和我们的圣人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要向优秀的小林校长学习,要向小林校长那样有一份对教育的情怀。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是我认为的理想的教育,可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名次、分数、排名对我们在座的各位还是很重要的,没有名次哪来的优、A啊,所以这是一种理想。所以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就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尽己所能,尽量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则,培养优秀、幸福、快乐的孩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