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的危害以及预防小学禁毒教育讲稿

本文由用户“williaz”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5-25 07:25:23 举报文档

以下为《毒品的危害以及预防小学禁毒教育讲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毒品的危害以及预防

***禁毒教育讲稿 主讲人许某某

众所周知,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敌,毒品摧残人类的身体健康,传播各种疾病,诱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新的形势下,毒品种类也呈现多元化,除传统毒品海洛因外,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来势迅猛,且危害日趋严重。在新的形势下,毒品种类也呈现多元化,除传统毒品海洛因外,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来势迅猛,且危害日趋严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青少年拒绝毒品的侵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据统计,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尤为可惜的是,绝大多数青少年是在不了解毒品危害的情况下染上毒瘾的,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声势浩大的禁毒人民战争,加强对青少年毒品知识的预防教育是禁吸戒毒战役的一项重要工作。

希望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采取积极有效防范措施,主动参与禁毒人民战争,为实现禁绝毒品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分类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天然类和合成类、软性的和硬性的、传统的和新型的。传统意义上的毒品主要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摇头丸、冰毒等。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

新型毒品有:邮票、奶茶、开心水、跳跳糖、浴盐、阿拉伯茶、蘑菇。保护自己:识物(第三代毒品)、识人(毒贩:不爱学习、爱泡网吧、爱抽烟喝酒)、识环境(娱乐场所)、保持警惕(直觉)

三、毒品的成瘾性

人体正常细胞兴奋活动是通过一种特殊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的。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得到有序的控制。但是毒品的摄取能促使神经递质耗竭性的过量释放,由此产生持续的、高度的、病理性的欣快感,通过数次毒品的作用后,神经细胞释放的快乐型神经递质不断减少,吸食者虽理智上知道不该吸食这类毒品,但需要毒品的异常强刺激来维持正常或异常的欣快感。因此,毒品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神经疾病。

在传统毒品中,海洛因比鸦片、吗啡更具毒性,只要偶尔吸食几次就会上瘾,而且极难戒除。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相比,苯丙胺类兴奋剂等新型毒品停止吸食后不会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性不特别明显,但表现出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即吸食者为追求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在精神上产生定期连续吸食毒品的渴求和强迫吸食行为,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消除精神上的不适,因此这类毒品也很容易成瘾。

四、毒品对身心健康的损害

1、吸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滥用鸦片类毒品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产生危害。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使脑、心脏、肝脏、肾脏发生病变,身体抵抗力下降,吸毒人员在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时,极易感染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疾病。苯丙胺类兴奋剂能对心血管产生兴奋性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如冰毒和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

2、吸毒带来肉体上的超常痛苦。

吸毒人员肉体上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并应规劝其戒毒,如果劝说无效,则应坚决不与其往来。

5、要勇于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人生难免遇逆境,切不可选择毒品来逃避现实,麻醉自己,从而最终走上毁灭之路。

九、青少年防毒六不要

1、不要进入治安复杂的场所

2、不要吸食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

3、不要效仿“明星”、“大款”的吸毒行为

4、不要“义气”用事

5、不要盲目追求“时尚”

6、不要滥用药品(减肥药、兴奋药、镇静药等)

希望同学们都能清醒认识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制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珍惜自我,健康抉择,人人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和幸福的人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毒品的危害以及预防小学禁毒教育讲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