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第3单元基础题测试-6e18cf48c56f4911a61098e4d43663a6

本文由用户“yangdajun056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5-22 09:21:45 举报文档

以下为《3月10日第3单元基础题测试-6e18cf48c56f4911a61098e4d43663a6》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3年3月10日第3单元基础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俨然(yXXXXXn)???箬篷(ruò)????魅力(mèi)?????器皿(mXXXXXn)

B.窈窕(yòu)???垂髫(tiáo)???造诣(zhí)??????蒹葭(jiXXXXX)

C.好逑(qiú)???溯洄(huí)????悄怆(chuàng)???雎鸠(jXXXXX)

D.豁然(huò)???怡然(yí)?????篆文(zhuàn)???荇菜(xìnXXXXX)

2.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略无阙处

C.左手倚一衡木

D.皆若空游无所依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随即,不久)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标志,标记)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像狗的牙齿那样)

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使……快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

B.在河之洲??????????????忘路之远近

C.其两膝相比者??????????欲穷其林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C.《关某某》《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诗经》。

D.《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散文家魏某某,本文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特点,赞美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二、句子默写

6.诗文名句积累。

(1)阡陌交通,__ 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_____ ___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 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_____ ___。(《关某某》)

(5)蒹葭苍苍,____ ____。(《蒹葭》)

(6)青青子衿,_____ ____。纵我不往,_____ _____?(《子衿》)

(7)孟某某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___ _ __,____ 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某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某某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某某,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某某,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XXXXX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9.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10.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某某。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某某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某某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厗”,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泰许 ???????????????珠可历历数也

17.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8.【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19.【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1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3月10日第3单元基础题测试-6e18cf48c56f4911a61098e4d43663a6》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