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 版(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
2020 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2020 年 12 月
前 言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于 2009 年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管理。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再次强调,基层医疗卫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简称办公室),组织专家制定发布了 2017 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层高血
压防治管理指南》(简称《指南》),并于 2020 年修订。《指南》给出纲领性高血压管理指导建议,为进一步服务基层医务人员,办公室再次组织专家在《指南》的基础上扩充、细化, 编写了这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简称《手册》), 与《指南》2020 版同步发布,以提供更精细化的培训和指导。
《手册》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特点,以高血压为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目标为宗旨,从对血压和高血压的认识开始,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在民众宣教、高血压筛查、高血压管理(包括治疗、随访和年度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作,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以患者为中心,调动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力量,全面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以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当然,《手册》难免会存在疏漏和不完善之处,敬请广大医务工作者批评指正。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编写组
2020 年 12 月 20 日
缩略语
ABPM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动态血压监测
ACE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I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ng II
Angiotensin II
血管紧张素 II
ARB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
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
ARR
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
醛固酮/肾素比值
ASCVD
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T1
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 )
血管紧张素 1 型(受体)
BMI
Body Mass Index
体质指数
BP
Blood Pressure
血压
CCB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钙通道阻滞剂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A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显像
CS
Cushing Syndrome
库欣综合征
CV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心血管疾病
DBP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舒张压
eGFR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肾小球滤过率
HBPM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家庭自测血压
H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XX度脂蛋白胆固醇
IMT
Intima Media Thickness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LDL-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R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
NRT
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
尼古丁替代疗法
OBPM
O?c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诊室血压测量
OSAH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PA
Primary Aldosteronism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PGL
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RAS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
S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收缩压
SPC
Single-pill Combination
单片复方制剂
TC
Total Cholesterol
总胆固醇
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 录
第一章 血压及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1
一、血压的定义 1
二、血压的波动 1
三、血压的影响因素 2
四、高血压的概念 3
五、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3
六、高血压的危害及降压益处 4
第二章 高血压筛查及诊断 6
一、高血压的基层筛查 6
二、血压测量 6
三、高血压诊断 11
四、高血压评估 14
第三章 生活方式干预 22
一、限制钠盐摄入 22
二、健康饮食 24
三、减轻体重 25
四、适量运动 26
五、戒烟 30
六、戒酒 33
七、保持心理平衡 34
第四章 药物治疗 38
一、启动药物治疗时机 38
二、降压药物选择 38
三、降压药物联合 51
四、药物治疗方案 53
五、综合干预管理 56
六、血压≥ 180 /110 mmHg 的紧急处理 60
第五章 继发性高血压 64
一、肾实质性高血压 64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 65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66
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67
五、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67
六、库欣综合征 68
七、主动脉狭窄 69
八、妊娠高血压 69
九、药物性高血压 69
十、其他 69
第六章 高血压与中医药 71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71
二、高血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 71
三、高血压中医治疗原则 71
四、辨证论治 71
五、中成药治疗推荐 74
六、适宜技术推荐 74
七、饮食疗法推荐 80
八、传统运动方式推荐 81
九、中医治疗高血压循证探索 82
十、中医综合调理 84
第七章 转诊及长期随访管理 85
一、转诊 85
二、长期随访管理 86
第八章 基层高血压管理目标及实施路径 88
一、管理目标 88
二、实施路径 88
参考文献 91
附录 97
附录一 家庭自测血压记录表 97
附录二 身高、体重和腰围规范测量 99
附录三 基层常用降压药物用法、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100
附录四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编写组名单 103
附录五 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名单 104
第一章 血压及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一、血压的定义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平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一般指主动脉血压。
由于主动脉至中动脉血压的落差很小,故通常将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血压。血压通常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是帕或千帕(符号为 Pa 或
kPa),1 mmHg = 0.1333 kPa。
动脉血压可用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和平均动脉压表示。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在心室收缩期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 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心室停止射血,动脉血压降低,在心室舒张期末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指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平均值。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 +1/3 脉压。
脉压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血压,收缩压 100 ~120 mmHg,舒张压 60 ~ 80 mmHg,脉压
30 ~ 40 mmHg[1]。
二、血压的波动
正常动脉血压存在个体差异,并随年龄、性别、气温、运动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等不同而变化。
随年龄的增加,收缩压逐渐上升,而舒张压的上升则持续到 50 ~ 59 岁,60 岁之后开始
逐渐下降。同龄男性青年时收缩压略高于女性,而中老年期则女性偏高;男性舒张压在 60
岁之前偏高,之后则略低于女性 [2](图 1)。
150
130
110
80
70
0
18~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 80
年龄(岁)
图1 动脉血压随年龄、性别的变化
健康人血压受交感神经兴奋性及日间活动影响,呈现昼夜节律性。
一天中的血压波动呈现“两峰一谷”的“长柄杓型”变化趋势。晨起血压水平最高, 下午出现第二个高峰,晚上血压开始缓慢下降,夜间血压水平最低 [1]。
三、血压的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受诸多因素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此外,还包括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和循环血量等因素。因此,实际测得的血压值是上述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为便于理解各因素对血压的单独作用,现将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时,某单一因素对血压的作用分述如下 [1]:
(一)心脏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每搏输出量增加,心脏收缩射入主动脉血量增多,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增大,收缩压明显升高。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可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二)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心率加快,心室舒张期缩短较收缩期更加明显,舒张期流向外周的血液量减少,主动脉存留的血量增多,导致舒张压升高。然而,若心率明显增快,舒张期过短,心室充盈不足,
心输出量下降,导致血压下降。
反之,心率减慢,舒张压下降更为显著,脉压增大。
(三)外周血管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舒张期大动脉内存留血液量增加,导致舒张压升高。因此,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影响动脉血压波动幅度
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使动脉血压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心室内压力波动幅度。
老年人因动脉硬化,血管顺应性减低,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降低,血压波动缓冲作用减弱,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五)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比例
正常情况,血管系统容积变化不大,循环血量相对稳定,血压变化也不大;当循环血量增加时,则导致血压升高;当循环血量减少时(如失血后),则血压降低。
若血管系统容积增大时(如全身广泛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变,则血压下降。
四、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划定的。
从血压升高所带来的心、脑、肾危害来看,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值区分高血压与正常血压。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其心脑血管的风险明显增加;而
大量降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使升高的血压降下来,其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减少。
当处于某一血压界值,降压治疗所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其所带来的风险时,该血压界值就确定为高血压的诊断值。
基于此,目前我国将诊室 SBP ≥140 mmHg 和/ 或 DBP ≥ 90 mmHg 的血压称为高血压, 以便于诊断和治疗管理 [3]。
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见第二章。
五、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近 10 年来,虽然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但患病率逐渐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现状仍然十分严峻。
表 1 中列出了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四项全国范围的研究或调查数据,虽然各项调查数据在代表性、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样本量及研究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调查结果总体显示, 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率约占成人人口的四分之一,知晓率和治疗率不足 50%,而控制率最高约 15%,提示在高血压防控方面,我国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六、高血压的危害及降压益处
观察性研究显示,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风险增大。
表 1 不同研究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 CKB)
(标化率)[4]
中国居民 2012 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粗率)[5]
“十二五”全国高血压调查
(标化率)[6]
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
(China PEACE MPP)
(标化率)[7 ]
年份(年)
2004 — 2009
2012
2012 — 2015
2014 — 2017
年龄(岁)
35 ~ 74
≥ 18
≥ 18
35 ~ 75
调查人数
500,223
97,200
451,755
1,738,886
全国代表性
无
有
有
无
患病率
32.5%
25.2%
23.2%
37.2%(检出率)
知晓率
30.5%
46.5%
46.9%
36.0%
治疗率
46.4%
41.1%
40.7%
22.9%
控制率
4.2%
13.8%
15.3%
5.7%
前瞻性研究协作组(The Prospective Studies Collaboration, PSC)纳入 61 个前瞻观察性研究包含 100 万某某(欧洲 70%,北美 10%,日本和中国 10%)的荟萃分析表明,收缩压从 115 ~ 180 mmHg,舒张压从 75 ~ 105 mmHg,血压水平与 CVD 风险呈对数线性相关。
在 40 ~ 69 岁患者中,自 115 / 75 mmHg 开始,收缩压每升高 20 mmHg,舒张压每升高 10 mmHg,脑卒中或缺血性心脏病或其他血管性疾病的死亡风险成倍升高 [8]。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对 50 万国人进行了 10 年随访, 结果显示,收缩压与致死性、非致死性脑卒中和冠心病呈对数线性相关,收缩压每下降 10 mmHg,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冠脉事件、颅内出血死亡风险分别下降 23%、23% 和 40%, 推测收缩压的有效控制对于降低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可能更大。
研究还发现大约一半的血管性死亡可归因于 SBP>120 mmHg [9]。长期的血压升高还可导致左室肥厚,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10]。
此外,血压升高与房颤 [11]、终末期肾病 [12]、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风险增加相关 [13]。
在各个年龄段,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上述疾病的发生风险均持续升高 [14]。年龄大于 50 岁以后,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对上述疾病的预测作用更强 [14-16]。
另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 10 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 5 mmHg,死亡风险降低10 % ~ 15%,脑卒中风险降低 35%,冠心病风险降低 20%,心力衰竭风险降低 40% [3]。
第二章 高血压筛查及诊断
一、高血压的基层筛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 年)》要求:18 岁及以上成年人应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者等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建议血压为正常高值者
(120 ~139 mmHg / 80 ~ 89 mmHg)及早注意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建议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 1 次血压;高危人群应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配合当地政府尽可能为民众提供血压测量服务。全面实施 35 岁以
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17 ] ,鼓励条件允许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全部实施首诊测血压。对于血压为正常高值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建议根据其危险程度设定其血压监测频率。
血压水平满足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确认是否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考虑是否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明确高血压诊断。
高血压基层筛查的目的是尽早检出高血压人群,早诊早治,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二、血压测量
(一)规范测量血压的意义
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的基本手段,血压值是诊断与治疗高血压的主要依据,亦是疗效评估及基层医生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推广规范化的血压测量尤为重要。
(二)测量方式
血压测量方式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和诊室外血压测量。诊室外血压测量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
诊室血压测量(O?c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OBPM)
以诊室血压测量作为确诊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家庭自测血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HBPM)
作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作为辅助诊断及调整药物治疗的依据 [18]。
(三)测量仪器的选择
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不推荐使用腕式、手指式电子血压计或水银柱血压计。
认证标准
血压计认证的国际标准包括: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英国高血压学会(British Hypertension Society,BHS)和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AAMI)标准。
符合国际标准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可通过以下网站查询:
doc.001pp.com
doc.001pp.com
袖带规格
袖带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袖带气囊至少应覆盖患者上臂的 80% 周某某。
一般人群可使用气囊长 22 ~ 26 cm,宽 12 cm 的标准规格袖带
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18]
定期校准
定期对血压计进行校准,保证仪器测量准确。电子血压计至少每年校准 1 次。
(四)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规范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设备精准
选择经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
定期校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 莺 XX禾正医院
黄某某 广***
蒋某某 **_*XX***
程某某 **_*医院
五、秘书长
李 静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六、副秘书长(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王某某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蔡 军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七、秘书(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刘某某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张某某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 2020 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_**XX西路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邮编 102308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网址:https://doc.001pp.com.cn
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网址:https://hbp-o?ce.nccd.org.cn
电子邮箱:hbp-office@nccd.org.cn
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官方微信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该文档为免费文档,内容和预览一致,预览是什么样的内容就是什么样的。
以上为《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 版(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