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专业代码:080601 学 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电力能源行业发展需求,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活跃的创新思维、卓越的工程素养、博雅的人文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较强沟通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复合型人才。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必要的数学工具和计算机编程方法,具备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掌握设计、实施、评估实验结果并形成有效结论的方法,具备持续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3)掌握撰写技术报告、撰写科技论文、进行技术报告的方法,具备进行技术交流并发挥技术影响的能力;(4)具有职业规划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可以围绕职业目标努力实现自我提升与超越;(5)具有适应不同职业岗位与复杂工作环境的能力和素养,包括知识面、领导力、组织能力、道德规范、协作精神、服务态度等。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描述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推演、分析、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3能够将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知识、数学方法与先进工具用于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气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气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表达和分析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3能认识到解决电气工程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并运用文献、规范、标准等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电气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特定需求,完成整体系统及单元(部件)的设计。
№3.3能够进行电气工程相关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在电气工程相关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4可以深入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并形成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电气工程专业常用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针对具体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5.3能针对具体工程对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分析和评价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7.3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注重使用节能环保的技术方案。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能够在电气工程项目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在解决电气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
№9.2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等形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观点的差异性。
№10.2具备跨文化交流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0.3了解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1.项目管理:通过电气工程实践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了解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
№11.3能在多学科环境下有效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能够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相关单位从事研究、规划、及技术改进、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将在本专业中所培养的素质推广应用到更宽广领域的能力。
№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具有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适应不同职业岗位与复杂工作环境。
№12.3能够应对未来电力能源领域变革与升级带来的新挑战。
专业简介:
***的电气工程专业前身可以追溯到建国前的山.中大学电机工程系。1994年与**_*联合共建,在全国首创高校与政府、企业联合共建的办学模式。
本专业拥有电气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站系统及其控制、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相应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拥有风电控制与并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XX省风电控制与并网工程实验室、**_*心、电力实验中心、电力系统工程研究所、电***、电能质量与节能研究所等机构,在华南地区电力行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专业与中国南方***等业内龙头企业拥有长期、广泛和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共同建设了“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3个创新学科平台、4个特色实验室、14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参与各种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学院加入了学校与英国爱丁堡、美国密苏里等大学的本科联合培养计划和中法中心的“3+1+2”培养计划、中澳“3+2”培养计划。
专业特色:
本专业面向电力系统、电气装备制造、电气科学研究等领域,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强电类宽口径专业,与国内电力企业(尤其是中国南方电网)拥有长期良好科研合作关系,并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的相关专业保持密切的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关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
电路、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高电压技术
特色课程:
新生研讨课:电能生产和利用
MOOC: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经济与管理概论、电机学
学科前沿课:电气工程学科概论
跨学科课程: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智能能源系统及其应用、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氢能与新型能源动力系统、储能技术
本研共享课:电力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概述
校企合作课:专业概论与发展系列讲座
创新实践课:仿真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电气工作坊与专题设计
创业教育课:电气控制产业模式与创业、新能源产业模式与创业(“三个一”课程)
工作坊:仿真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电气工作坊与专题设计
专题设计课: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一、各类课程学分登记表
1.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别
课程要求
学分
学时
备注
公共基础课
必修
61.0
1196
通识
10.0
160
专业基础课
必修
45.0
776
选修课
选修
20.0
320
合计
136.0
245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必修
30.0
35周
毕业学分要求
136.0+30.0=166.0
备注:学生毕业时须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并取得第二课堂2个人文素质教育学分和4个创新能力培养学分。
2.类别统计表
学时
学分
总学时数
其中
其中
总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必修学时
选修学时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理论教学学分
实验教学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
2452
1972
480
2050
402
166
136
30
30
123.5
12.5
8
二、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 程
代 码
课程名称
是否必修
学时数
学分数
开课
学期
毕业
要求
总学时
实验
实习
其他
公共基础课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课
40
4
2.5
1
№6.1,7.2,8.1,8.3,10.2,12.1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0
4
2.5
2
№8.1,8.2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0
4
2.5
3
№7.2,8.1,8.3, 12.1,12.2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2
24
4.5
4
№6.1,7.2,8.1,8.3,10.2,12.1
***1
形势与政策
128
2.0
1-8
№6.2,8.1,10.3
***1
大学英语(一)
48
3.0
1
№10.2,10.3
***1
大学英语(二)
48
3.0
2
№10.2,10.3
***2
体育(一)
32
32
1.0
1
№5.2
***2
体育(二)
32
32
1.0
2
№5.2
***2
体育(三)
32
32
1.0
3
№5.2
***2
体育(四)
32
32
1.0
4
№5.2
***2
军事理论
36
18
2.0
2
№8.1,9.1,9.2
***4
大学计算机基础
32
32
1.0
1
№5.2,5.3,12.3
***1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40
8
2.0
2
№5.2,5.3,12.3
***2
工程制图
48
3.0
1
№3.2
***1
微积分Ⅱ(一)
80
5.0
1
№1.1,1.2,1.3,2.1,2.2,12.2
***1
微积分Ⅱ(二)
80
5.0
2
№1.1,1.2,1.3,2.1,2.2,12.2
***1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48
3.0
1
№1.1,1.2,1.3,2.1,2.2,12.2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
3.0
2
№1.1,1.2,1.3,2.1,2.2,12.2
***1
复变函数I
32
2.0
3
№1.1,1.2,1.3,2.1,2.2,12.2
***1
积分变换
16
1.0
3
№1.1,1.2,1.3,2.1,2.2,12.2
***1
大学物理Ⅲ(一)
64
4.0
2
№1.1,1.2,1.3,2.1,2.2,12.2
***1
大学物理Ⅲ(二)
64
4.0
3
№1.1,1.2,1.3,2.1,2.2,12.2
***1
大学物理实验(一)
32
32
1.0
3
№1.1,1.2,1.3,2.1,2.2,12.2
***1
大学物理实验(二)
32
32
1.0
4
№1.1,1.2,1.3,2.1,2.2,12.2
人文科学领域
通识课
96
6.0
№7.1, 8.3, 11.2, 12.1
社会科学领域
64
4.0
№7.1, 8.3, 11.2, 12.1
合计
1356
64
222
71.0
二、课程设置表(续)
类别
课 程
代 码
课程名称
是否必修
学时数
学分数
开课
学期
毕业
要求
总学时
实验
实习
其他
专业基础课
***1
电能生产和利用
新生研讨课五选一
必
16
1.0
1
№1.3,2.3,4.1,6.1,6.2,7.1,8.1,8.2,8.3,9.2,9.3,10.1,12.1
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置
必
制冷空调及传热技术
必
核能与安全研讨
必
核安全安保与信息安全
必
***1
电气工程学科概论
必
32
2.0
3-4
№1.3,2.3,4.1,6.1,6.2,7.1,8.1,8.2,8.3,9.2,9.3,10.1,12.1
***2
电路III(一)
必
32
2.0
2
№1.1,1.2,1.3
***2
电路III(二)
必
64
4.0
3
№1.1,1.2,1.3
***2
电路实验
必
16
16
0.5
3
№1.1,1.2,1.3,4.1,
4.2,4.3,4.4
***2
电机学(一)
必
32
2.0
3
№1.1,1.2,1.3,2.1,
2.2,3.1
***3
电机学(二)
必
64
4.0
4
№1.1,1.2,1.3,2.1,
2.2,3.1
***1
电机实验
必
16
16
0.5
5
№1.1,1.2,1.3,2.1,2.2,3.1,4.1,4.2,4.3,4.4
***1
模拟电子技术I
必
64
4.0
4
№1.1,1.2,1.3,2.1,
2.2,3.1
***2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必
16
16
0.5
4
№1.1,1.2,1.3,2.1,2.2,3.1,4.1,4.2,4.3,4.4
***2
数字电子技术II
必
64
4.0
5
№1.1,1.2,1.3,2.1,
2.2,3.1
***1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必
16
16
0.5
5
№1.1,1.2,1.3,2.1,2.2,3.1,4.1,4.2,4.3,4.4
***2
电磁场
必
56
3.5
3
№1.1,1.2,1.3
***2
自动控制理论
必
48
3.0
4
№1.1,1.2,1.3
***2
电力系统分析(一)
必
48
3.0
5
№1.1,1.2,1.3,2.1,2.2,3.1,3.2,3.3,3.4
***3
电力系统分析(二)
必
48
3.0
6
№1.1,1.2,1.3,2.1,2.2,3.1,3.2,3.3,3.4
***1
电力电子技术
必
48
3.0
5
№1.1,1.2,1.3,2.1,2.2,3.1,7.3
***1
电力电子综合实验
必
16
16
0.5
6
№1.1,1.2,1.3,2.1,2.2,3.1,4.1,4.2,4.3,4.4
***1
高电压技术
必
48
4
3.0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1
毕业实习
必
3周
3.0
6
№3.1,3.2,3.3,3.4,8.2,8.3
***2
生产实习
必
2周
2.0
6
№3.1,3.2,3.3,3.4,8.2,8.3
***4
毕业设计
必
15周
10.0
8
№2.1,2.2,2.3,3.1,3.2,3.3,3.4,4.1,4.2,4.3,4.4,5.1,5.2,5.3,9.1,9.2,10.1
合计
必
35周
30.0
四、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由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两部分组成。
1.人文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学生在取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应结合自己的兴趣适当参加课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2个学分。
2.创新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学生在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必须参加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XX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学生研究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或一定时间的各类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4个学分。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