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本文由用户“jy000354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9-27 05:26:53 举报文档

以下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马克思在科学领域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伟大贡献,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深刻内涵。

2.理解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领会作者讲话的思路,把握文章严密的论证结构。

3.通过动情诵读、品词品句等方法,理解恩格斯在客观评价中饱含的浓烈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论证结构,把握作者思路。

2.理解马克思的英名和业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论证结构,把握作者思路。

2.揣摩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变序式教学法。首先,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解马克思几种身份定位的基础上,明确马克思最重要的身份是革命家。然后围绕关键句中“首先”和“因为”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概括出马克思在实践和科学方面的贡献,以及两方面贡献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深入理解马克思两方面贡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由内容入手探究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2.问题支架式教学法。围绕关键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设计一系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解,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由文章的外表深入到肌理,由内容探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

3.语感教学法。以比较揣摩法为主,辅之以美读感染、语境创设、切己体察等语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从四个维度(内涵、情感、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玩味,探究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原因、目的及作用,把握文章的内在肌理,切实提高学生品读关键语句的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议论文学习情况。

2.了解学生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情况。(参见“教学资料”)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马克思图片,提问:马克思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大家按照提供的句式,说说自己心中的马克思。

我(表达感情的词语,如“敬佩”)马克思,因为。

2.整体感知

(1)提问:在恩格斯心中,马克思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导:(1)浏览全文,筛选关键句。

明确: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

(2)追问: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最主要的身份是什么?从何得知?

明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3)问题: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那么,“其次”是什么?从何得知?

明确:科学家。“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二、文本研读

理清思路

1.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是一个科学家?

分解问题(1):作为革命家和科学家的马克思,分别有哪些贡献?

点拨:梳理3—5段内容,分析第3、4段某某5段的关系(由点到面)。

分解问题(2):马克思认为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之间是什么关系?

点拨:马克思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的力量,即马克思的科学研究是为革命实践服务的(马克思的科学观)。

2.问题:既然首先是革命家,其次是科学家,那么为什么不先说“首先”,而先说“其次”?

点拨: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他的毕生使命是什么?先说科学家,后说革命家,是按照什么顺序?

明确:由次到主,由轻到重。

3.问题:恩格斯分析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贡献,并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两个“对于”分别对应革命家和科学家。第2段是总写,3—7是分写。

4.讨论:第2段总述时先说“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说“对于历史科学”;可在分说部分,恩格斯先评价马克思在历史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后评述他的革命实践贡献,为什么?

明确:(1)总说:由主到次;分说:由轻到重。

(2)作为演讲稿,便于听众理解。

三、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是通过理解内容来分析结构、理清思路的,文中的一些过渡句、过渡段,以及一些承递性语句,也暗示了作者的论述思路。请找出这样的段落和语句,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

2.认真朗读全文,就自己体会最深刻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分析首尾,贯通全篇

悼词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开头,主体、结尾。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这篇悼词的主体部分。那么,这篇悼词的开头和结尾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1段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第8、9段写马克思逝世的影响,表达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提出希望。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品读讨论:你能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读出恩格斯什么感情?

点拨:从四个维度(内涵、情感、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对语言进行品析。引导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方法(诵读、比较分析、品味修辞手法等)指导。

关键词句

内涵及表达效果

情感

表达技巧

教师点拨



第1段: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突出这一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最”,突出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

“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交代马克思的逝世,说明他遗容的安详,表达作者不忍、不愿说马克思逝世的悲痛心情

无限惋惜、遗憾;

沉痛悼念

修辞手法:讳饰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方法:诵读法、删减比较法、联系背景、品味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下面的文字与原文比较: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心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逝世了



第2段: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不可估量”是指无法估计和衡量,形容损失非常大,突出了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损失之大。

“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运用视觉上的“空白”,形象地说明马克思伟大一生的结束,高度赞扬马克思的贡献之大

高度赞扬

表达方式:议论

结构技巧:过渡

修辞手法:借代。

方法:诵读法、替换比较法

问题:将“不可估量”替换成“巨大”好不好?为什么?



第3段: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某某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繁芜丛某某”形容形形色色的对人类历史的解释,“历来”“掩盖”说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只有到了马克思这里,才变成“简单事实”。

运用类比说明马克思的发现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

高度肯定

高度赞扬

表现手法:类比

表达方式:议论

方法:诵读法、比较揣摩法

问题:恩格斯把马克思的发现同达尔文的发现相提并论,有什么作用?

问题:“一个简单事实”,怎么会是巨大的贡献?



第4段: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豁然开朗”形容剩余价值被发现的重大意义。

“在黑暗中摸索”运用比喻,说明那些人就此所做的一切研究都是盲目、毫无效果的,与“豁然开朗”构成对比,热烈赞颂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伟大意义

热烈赞颂

表现手法:对比

修辞手法:比喻

表达方式:议论

方法:品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5段: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很多”从广度上说明马克思的发现远不止两个。

“甚至”表示递进,说明马克思对自然科学也有独到的发现。

“每一个领域”“甚至”“独到”“很多”“不是浅尝辄止”赞叹了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所研究的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赞叹

表达方式:议论

表现手法:由点到面,点面结合

结构技巧:关联词

方法:比较法

问题: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



第7段: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生命要素”说明斗争对于马克思的重要意义。

“满腔热情”表现了马克思斗争的情感态度,“坚韧不拔”表现了马克思斗争的意志力量,“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斗争的辉煌成果。从态度到行为到成果,层层递进,热情歌颂了马克思的革命斗争精神

热情歌颂

表达方式:叙述、议论

表现手法:层递

方法:诵读法、比较法

问题:“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这三个词语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第8段: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是将敌人的“嫉恨”“诬蔑”“驱逐”“诽谤”“诅咒”比作“蛛丝”,表现了敌人的攻击虽多却十分无力,更形象地体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蔑视;“轻轻拂去”体现了马克思对政敌攻击的“毫不在意”。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无所畏惧的战斗气魄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量的敬佩之情

敬佩

赞颂

悼念

表达方式:议论

表现手法:对比、层递

修辞手法:比喻

方法:诵读法、替换删减比较法、品析修辞作用

问题:把敌人的攻击比作“蛛丝”有什么好处?

将“拂”换成“抹”好不好?为什么?

将“可能”“未必”删去,在表达上有什么改变?



第9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是恩格斯和广大战友共勉的誓言;“永垂不朽”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的总评。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深切的悼念之情;对生者提出希望和号召,激励后人

深切悼念

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方法:诵读法、删减比较法

问题:一句话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2.明确情感表达的特点

问题1:本文是一篇饱含情感的议论文。本文的情感表达与抒情性散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

明确:抒情性散文,直抒胸臆;本文在叙述与议论中寄寓情感,在客观的评价中寄寓情感,将理性的评判和深厚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问题2:除了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外,恩格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明确: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类比、点面结合、对比、层递)、修辞手法(比喻、讳饰、借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关联词)

3.分析情感表达的目的

问题:作者的情感浓烈、深厚,但哀而不悲,痛而不伤,反而让我们对逝者充满敬意,为什么?

点拨:联系背景和讲话目的。

明确:(1)除了哀痛之情,还有赞扬、歌颂之情,让人们感受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高尚的品德。(2)恩格斯的讲话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讲话的目的不仅在于悼念马克思,更在于激励后人继承马克思的遗愿和革命事业。

三、根据板书,概括主旨

作为马克思的挚友和战友,作者恩格斯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四、应用拓展,总结提升

如果把这篇悼词的题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为副标题,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体会,给文章起个主标题,并说明理由。

要求:(1)以“一句话”形式表达。(2)要有概括性、文学性。

五、课后作业

在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中,还有一个人一直给他以莫大的精神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陪伴他一同承担贫困疾病的困扰,承受驱逐、诬蔑的伤害,这个人就是马克思的妻子——燕某某?马克思。在燕某某?马克思逝世时,恩格斯也发表了一篇悼词。请比较《在燕某某?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与课文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在燕某某·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朋友们: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结在一起了。

1843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以及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力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着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苦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继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卑鄙的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出了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弗·恩格斯发表于1881年12月5日

板书设计





(二)教学课件

——便利教师教学

1.按照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分课时);

2.过程清晰,重难点突出;

3.图文并茂,语言简明,善于呈现关键词句和核心问题;

4.幻灯片风格尽可能与教学内容一致;

5.每课时幻灯片尽量不要超过15张。

(三)教学资料

——指导教师教学

1.根据“有用、精要”的原则,编制相关教学资料;

2.自主编制,不得抄录资料。

3.阅读与欣赏:每篇课文必须提供“过程性学习评价表”。

示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资料

一、关于议论文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感谢你对这次问卷调查的支持!

同学们不需要在问卷上署名,老师希望同学们仔细阅读,如实作答,以便老师更好地做好议论文教学工作。

谢谢你的合作!

1.下列课文,哪些是议论文?(可多选)( )

A.《纪念白求恩》 B.《敬业与乐业》 C.《多一些宽容》

D.《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E. 《最后一课》 F.《论美》

G.《社戏》 H.《再别康桥》 I.《成功》

J.没有一篇有印象

2.你认为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其中, 是议论文的灵魂。

3.你认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

4.你认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可多选)( )

A.举例 B.下定义 C.对比 D.引用

E.列数字 F.记叙 G.比喻 H.夸张

其它:

5.你认为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可多选)( )

A.准确 B.清新优美 C.概括性 D.简洁性

E.使用修辞,用词鲜明、生动 F.生动形象 G.严密

其他:

6.你喜欢学习议论文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为什么?

7.拿到一篇议论文,你会怎样阅读?(可多选)( )

A.整体阅读,弄懂作者表达的主要内容。

B.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

C.找出文中所用的论据,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D.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E.品读文本中的关键语句,感受语言魅力。

F.只是看看,并不知道如何去读。

其他:

二、关于对马克思的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感谢你对这次问卷调查的支持!这份问卷是为了了解同学们对马克思的接受情况而编制的。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如实作答,问卷上不需要署名。

谢谢你的合作!

1.你听说过马克思吗?( )

A.听说过 B.没有听过 C.很了解

2.马克思是哪个国家的?( )

A.中国 B.德国 C.法国 D.其他 E.不知道

3.你对马克思有什么样的印象?(可多选)( )

A.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B.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C.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D.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其他:

4.你从什么地方了解马克思的?( )

A.课本 B.马克思的传记 C.听别人说的 D.其他读物上

5.你知道下面哪些选项和马克思有关?(可多选)( )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经济学哲学手稿》

D.马克思主义 E.一个都不知道

6.提到马克思,你心中是怎样的感受?( )

A.敬佩 B.畏惧 C.厌恶 D.没感觉

7.你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马克思吗?( )

A.希望 B.不希望 C.无所谓

为什么?

三、过程性学习评价表

单元思想的路径 篇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班级 学生

评价标准



优秀(85—100分)

全部达到

良好(70—84分)

大部分达到

一般(60—89分)

基本达到

需努力(60分以下)

大部分达不到



评价项目

分值

评价内容

评价









自评

组评



课前预习

(15分)

10分

能按要求认真完成《预习案》







整体感知

(15分)

15分

能筛选出关键词句,概括马克思的主要贡献







把握结构

(20分)

5分

能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15分

理解马克思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的关系,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品味语言

(20分)

5分

多次、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15分

多维度品析语言,感受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有配合警方,尽快为您找回丢失的钱。如果现在我们贸然对家政人员进行调查,这也是侵犯了她的权力,您说对吗?

顾客:也是啊,万一不是你们的人呢,还冤枉了人家。

陈某某:谢谢您!我们也希望最终的调查结果能还给她一个清白。

三、自我评价表

评价指标

分值

具体要求

评价









等级

得分



人物设计

20分

情境中两个人物均有接待行为和语言,且能形成对照







过程设计

30分

接待过程完整,包括迎接客户、倾听顾客谈话、提出解决问题办法、送别顾客







语言设计

50分

人物语言礼貌、得体、真诚;符合人物身份、性格;能有效地平息顾客的怒气













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提供主要活动任务的“活动成果示例”和“活动评价表”。

具体要求如下:

(1)每单元围绕主要活动任务,提供2—3个活动成果示例;

(2)示例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追求;

(3)示例要有典范性,隐含相关核心知识和方法。

注意事项:

(1)把握活动任务的训练目的和重点;

(2)具有情境性,体现日常学习、生活、职场情境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懂得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语文。

示例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生记录册
  2. 马哲必读书目
  3. 《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4. **_*得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6.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18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7. 宗教知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8. 马某某13-14背景、主要内容、心得体会
  9.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以上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