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工伤预防的措施与流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工伤预防的措施与流程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工伤保险的基本方针。工伤预防是我国工伤保险“预防-康复-补偿”模式中的首要环节,它与工伤康复、工伤赔偿一起成为当前工伤保险的三大任务,其中,工伤预防处于优先地位,也就是以先预防、再康复、后赔偿的顺序开展工伤保险工作。据统计,有80%以上的工伤事故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而这些事故大多是可以避免的。工伤预防工作做得越好,工伤的发生率就越低,康复和补偿的任务就越小。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加强了工伤预防后,工伤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工伤预防的概念和政策
工伤预防是采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提出了促进工伤预防的立法宗旨, 确立了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重要地位。2012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则更加明确地将工伤预防费用增列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主要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同时规定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规定。
工伤的多因性
造成工伤的因素有很多,工伤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总体来说,工伤的发生离不开人、物和环境三方面的因素。
1.工伤相关因素
●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噪声、震动、光线过强或过暗、过热或过冷、气压变化、辐射等。
●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气味或烟雾刺激、强酸或强碱腐蚀、有毒化学品、粉尘、重金属等。
●生物性有害因素:包括人或动物身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所携带的细菌、病毒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等。
●设备因素:设备缺陷、操作失控、无防护装置等。
●环境因素:环境布局不合理、光线不足、噪音、不良气象条件等。
●人体工效因素:包括工作台位置过高或过低、工作姿势不当、不当姿势下做重复动作、工具设计不合理、照明不当等。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过大、过于紧张、情绪激动等。
●人为因素:组织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身体缺陷、业务不熟练、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工作时间过长、不使用防护措施等。
2.综合因素分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疲劳操作、劳动时间过长、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过于紧张、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以及监督检查不够等。人的因素包括的统计变量有人口统计学指标、工作身份、工作经验、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知识态度、不安全行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通常研究较多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工种、职业、文化程度、睡眠、疲劳、残疾、体重、饮酒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设计不当致机械不符合安全要求、机械故障、防护及安全装置失灵等。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主要有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场地设备布局不合理、噪声干扰、照明不良、通风不畅、温湿度不当等。社会环境,包括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环境,如轮班和作息时间、任务频度和数量、工作负荷、调换工种、机械化水平等,同时还包括其他因素,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对某职业的认可等。
工伤预防的基本措施
工伤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预防工伤事故的根本措施是杜绝人的违章行为,消除或控制设备、工具存在的隐患, 提高设备、工具的本质安全性。除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工伤预防立法和加强监管外,对企事业单位来讲,工伤的预防措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使用自动化设备,减少手工操作。
清除污染源:如使用通风系统,局部抽气等。
●个人防护
规定员工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以保障个人安全,如使用安全带、头盔、手套、口罩、工作服、防护眼镜等。
4.检查和落实
有了相应的措施之后,重要内容就是检查和落实了。有了好的措施如果落实不好同样不能有效地预防工伤发生的风险。很多单位都有工伤预防和职业安全方面的制度和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这也是许多企业工伤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检查和落实应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落实工伤预防工作,并定期总结和公示,以达到真正将工伤预防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预防工伤的目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工伤预防的措施与流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