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陈某某》

本文由用户“dukx9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0-31 12:41:03 举报文档

以下为《导学案:《陈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姓名 组别 评价等级

《陈某某》导学案 2016-3-29

第一课时

预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3、把握段落大意,体味作者情感

二、预习内容

1、作者简介

李某某(224-287),字令伯,又名虔,XX武某某(今XX省彭某某)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某某(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XX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某某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某某屡被征召。李某某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某某的本意,于某某“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某某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3)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某某》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某某的《陈某某》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4)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XX、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3、反复诵读课文,注音

险衅( ) 闵某某( ) 祚薄( ) 期功( )

强近之亲( ) 应某某( ) 茕茕孑立( ) 床蓐( )

拔擢( ) 优渥( ) 猥以微贱( ) 陨首( )

希冀( ) 逋慢( ) 盘桓( ) 矜育( )

4、给下列句子断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某某五尺之僮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第一段文言知识

2、读懂文意,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难点:掌握重要文言知识,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预习思考   ①朗读课文第一段,结合注释,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一、温故互查 齐读第一段,结合注释,找出重要的文言知识(通假字、重要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翻译。

(1)臣以险衅 (2)夙遭闵某某

(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dài)奉圣朝) 2.B

3.C (听:准许) 4.B 5.A 6.A

7.C(A成立:成人自立; B告诉:申某某; D秀才:优秀人才)

9.①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户衰败,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内没有照应某某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

②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某某却不被允许。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③现在我是个亡国的俘虏,是最微贱最鄙陋的,过分地蒙受朝廷的破格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徘徊逗留、犹疑不决,有什么非分的企图呢?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谈程咬金说课稿
  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笔试大纲
  3. 中一班家长会讲稿
  4. 分公司组织生活会开展情况
  5.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范文
  6. 幼儿园考勤规章制度

以上为《导学案:《陈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