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参观延安革命博物馆通讯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通讯稿
按照精工书院的要求,本人组织团队成员线上参观了延安革命博物馆,并结合延安精神进行了学习讨论。活动于2022年7月30日在腾讯会议上举行。
本次假期实践我们选择的方式是参观延安革命博物馆的在线上进行的方式展开的,对于本次活动我们有以上几手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初,我们因为疫情的原因选择了线上展开的一种安全也有凝聚力的方式,在这个背景下,意味着我们是没有讲解员的,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搜索相关的知识,因为在学校里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向我们讲述过延安博物馆的故事,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参观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建立起来的伟大的博物馆,对于我们来说即使是去参观,也应该是一件非常光荣和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所以我们先让大家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一个人都是参观者,同时每一个人都是讲解员,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诠释了合作的定义,让团队更加像团队,一起合作时的凝聚力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的舒服,这是一种属于大学生的独有的快乐,对知识的探索与追求让我们不停地付出,付出的同时获得属于自己的收获同时也得到同学们的收获,这就是让我们感到对自己非常满意的第一个点,第二个特点就是当我们在云参观时感受最明显的东西,就是虽然是在网络上,但是看得更近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参观,主要体现在细节方面,当我们在博物馆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近距离看到实物的肃穆感,当我们在网络上进行参观时,我们就没有那么多的约束,每一件展品都好像摆在面前,任由我们进行把玩和细致的观察,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去所欲地去接触一件国家的文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在进行展品的细致观察的同时,同学们互相讲解一段段历史,这样的感觉我认为是非常温馨舒服的。当我们看到抗战时期的枪,如果没有吴同的讲解,关于那段故事,关于那段精神,那么它只是一把枪,但是当我们听了吴同的讲述,当时的艰苦环境,中日之间的战斗力差异,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精神后,我对这把枪肃然起敬。从客观的感觉上来说,这只是一把枪,但从民族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精神,承载了民族的希望,承载了祖国的安危,承载了中国的未来,那一刻,我们都沉默了,我想,这也正是文物对于我们来说的意义。有那么一句话,遗忘就意味着背叛,文物是对应的那个时代的产物,有那里的风尘和味道,我们知道了文物后面的故事,当我们再次看到文物的时候,就会想起那段故事,想起曾经的光辉岁月又或是艰苦时光,那一刻,我们就记住了历史,文物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在参观的途中我们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关于同一件文物,张扬同学和李某某同学看到的有关历史却是不一样的,他们在讲述时慢慢地发现了这一点,后来我们发现了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史料不一样,而是讲述的方式不一样,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的讲述下好像有了不同的性格和意义,但实际上他们取材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在把事情搞清楚后我们慢慢地明白了,这不正是老师一直在给我们强调的批判性思维吗,我们把两个同学的思想综合在一起,自己就获得了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可以更好地去观察和分析整个事情,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不一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世界,但是我们一定是在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去进行着我们的评述,集思广益,总是好的。作为实践,我们认为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探索,我们一起去看文物,只看文物就够了吗,我们想,听了故事也还不算完,我们又一起去看了相关的抗战纪录片,古某某,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文物,这种感觉就非常的奇妙,给人的印象也更加的深刻,我认为这份经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的,不只是体现在关于博物馆的参观,同时也可以适用于我们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艰苦奋斗、万众一心、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
看看纪念馆的陈列,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从“一渡赤水”到“四渡赤水”场景展示,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解放而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前两天看了一部关于飞夺泸定桥的电影,那么多红军战士,一天一夜之间用双脚跑完240公里,好多人硬生生跑死了。在过桥的时候,更是有无数人被敌军打落,葬身于江海中。看的时候我就特别心疼,中国红军的胜利是用万千战士的血肉赢来的。
参观着这四渡赤水纪念馆,就仿佛站在历史潮流中,看着那些战士四渡赤水,他们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他们做到了,而我们,要努力维护好他们的战果!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参观延安革命博物馆通讯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