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ppt

本文由用户“liliwubin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02 13:58:09 举报文档

以下为《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ppt》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长***

一、流行特点

(一)极易发生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 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 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 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 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 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 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 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 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 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 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 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 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 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 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 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 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暴发、流行。

□传染病常见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 ℃以上,通常伴有寒战; 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 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 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 早,伤寒最迟;发疹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 的疹子主要分布于某某;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 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 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 如菌 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 手足口病 4.虫媒 传播 -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 -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种类

流行性感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水痘 、手足口病

二、病种介绍

1、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 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2、水 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 疹, 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 为混浊。先出现于某某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3、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 患者较为多见 ,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 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 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 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 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 携带者。 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 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5、猩红热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 3)皮疹: 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 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 觉。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 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6、麻 疹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 分规律。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 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 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 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 称柯某某,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 -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 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 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 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 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7、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 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 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因 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 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 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病例报告及管理流程

发***心等机构, 登记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 ,经过一个潜伏期,无续发病例可解除医学观察, 对物体表面、食具、 空气等进行消毒,病人离校就诊,解除管理个别病种需返校证明,符合返校条件者凭返校证明返校,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保健老师督促及时复检。

三、采取措施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 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 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 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 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中小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暴发后需严格开展晨检,发现可疑或疑似病例离校隔离治疗。减少集聚性活动,加强房间通风和消毒;开展健康教育,用健康教育课、告知书、板报及墙报等形式宣传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与防制知识,同时坚持正面宣传,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如何预防学校常见传染病

1、勤洗手 2、加强营养 3、注意防寒保暖4、多喝水 5、空气流通6、加强锻炼 7、合理作息8、及时发现9、及时就诊 10、免疫预防

以上为《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ppt》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