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文言文

本文由用户“cyl36532161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5-20 14:59:4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小学必背文言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某某(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XXXXX)。”太祖悦,即施(shXXXXX)行焉(yXXXXXn)。

【注释】:

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

魏武某某(yì),失汲(jí)道,军皆(jiXXXXX)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某某,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 ⑦饶某某:果实结得多 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

【译文】:

魏某某(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某某,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长.子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冯某某《古今谭概》

【注释】:

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②避患:避免灾祸。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④坠:落,掉下。⑤稍下:稍微低一点。⑥复:又。⑦益:更加。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下巢:把窝做低 ⑨遂:于是。⑩之:指小鸟。

【译文】: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寓意】:现在比喻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4、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mXXXXXn)其苗之不长(zhXXXXXng)而揠(yà)之者①,芒(

máng)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XXXXX)③!予助苗某某④!”其子趋(qXXXXX)而往视之⑤,苗某某(gXXXXXo)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guXXXXX)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苗某某;助之长者,揠苗某某。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同“悯”,担心,忧虑。长--生长,成长,揠--拔。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草木干枯。

【译文】:

古时候宋某某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5、掩耳盗铃

范某某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某某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chuí)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jù)掩其耳⑥。--《吕氏春秋》

【注释】:

①范某某之亡也--范某某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槌子或棒子。⑤况然--形容钟声。⑥遽--急速。

【译文】:

晋国的大夫范某某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某某,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6、画蛇添足

楚某某①(cí)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XXXXX)酒。舍人相谓(weì)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⑤能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⑥其酒。

【注释】:

①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②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③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④固--固然,本来的意思。⑤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⑥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7、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某某。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2.自:从。3.遽:急忙,立即,匆忙。4.契:用刀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7.坠:掉下。8.若:像。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XX县北。11.求:寻找。12.之:代词,代“剑”。13.其剑自舟坠于某某,其:他的。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15.从其所契者,其:他。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17.止:动词,停止。18.行:前进。19.亦:也。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8、狐假①虎威

虎求②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zhXXXXX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⑤,故遂⑥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⑦。虎不知兽畏⑧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

①假:假借,凭借。②求:寻求,寻找。③子:你。无:没有人。④长:同“掌”,掌管。⑤然:对的,正确的。⑥遂:于是。⑦走:逃跑。⑧畏:害怕。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寓意】: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9、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某某⑤。--《韩非子》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③耒(lXXXXX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冀--希望。⑤而身为宋某某--而他自己却被宋某某人耻笑。

【译文】:

从前宋某某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XX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某某的笑柄。

【寓意】: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人食盐

昔①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②,更③为益④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⑤美者,缘⑥有盐故⑦。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⑧食盐。食已口爽⑨,反为其患。

【注释】: ①昔:从前 ②闻已:听罢③更:改变 ④益:增加

⑤所以:表原因⑥缘:因为⑦故:原因⑧空:空口⑨口爽:口味败坏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主人给他食物,这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味道就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11、凿壁偷光

匡某某①,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某某⑥,家富多书,衡乃与⑦其佣作⑧而不求偿⑨。主人怪⑩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⑾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遂⑿成大学⒀。

【注释】:

①匡某某: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④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文某某:指文名不识。⑦与:给。⑧佣作:被雇佣劳作。⑨偿:值,指报酬(回报)。⑩怪:感到奇怪。 ⑾遍:尽 ⑿遂:最终、于是⒀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

匡某某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某某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某某,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某某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某某成了大学问家。

【道理】: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12、买椟还珠(mXXXXXidúhuánzhXXXXX)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某某,为XX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为(Wéi):制做。XX: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2]桂某某:香料。[3]缀(zhuì):点缀。[4]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5]缉:装饰边沿。翡翠(fXXXXX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6]椟(dú):小盒。还:退回。[7]鬻(yù):卖。

【译文】:

有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XX名贵木料做小盒子,用香料把盒子熏香,还用珠宝、美玉、翡翠来加以装饰。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他。这真是善于卖盒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寓意】: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3、郑人买履

郑①人有欲买履②(lXXXXX)者,先自度③(duó)其足,而置之④其坐⑤(zuò)。至之市,而忘操⑥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乃反,市罢⑦,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曰:“宁信度(dù),无⑧自信也。”

【注释】:

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XX省的XX县。

②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③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④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⑤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⑥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⑦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⑧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14、弓杯蛇影

乐(yuè)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某某(cì)酒,方某某,见杯中有蛇,意甚恶(wù)之,既饮而疾。”于某某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fXXXXXu)?”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chén)疴(kXXXXX)顿愈。

【注释】:

⑴选自《晋书》。⑵尝:曾经。⑶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⑷久阔:久别不见。⑸广:即乐某某,字彦辅,**_*yù)(今**_*人。⑹蒙:承受。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⑺意甚恶之:心里非常厌恶它。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⑻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⑼于某某:在当时。⑽河南:郡名,在今XX省北部。乐某某当时任河南尹。⑾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⑿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⒀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⒁意:意料,想。⒂不:同“否”。⒃所以:因由,原因。⒄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⒅沈某某:长久而严重的病。沈某某“沉”,疴,重病

【译文】:

乐某某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某某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某某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XX,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寓意】: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15、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jiXXXXX)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某某,白某某(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奾(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某某,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常某某(xián)XX之木石,以堙(yXXXXXn)于某某。漳(zhXXXXXng)水出焉,东流注于某某。--《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位今山西XX县西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4、状:形状5、乌:乌鸦6、文某某: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7、其鸣自奾: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奾,呼叫8、是:这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10、故:所以11、湮:填塞古今异义词: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XX游玩,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XX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XX。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寓意】: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16、爱屋及乌

纣①死,武王皇皇②,若天下之未定③。召④太公而问曰:“入般奈何?”太公日:“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某某⑤。何如?”

【注释】:

①纣:商纣王②皇:通“惶”,害怕。③定:安定④召:召见⑤胥某某:奴隶或刑徒,指下人

【译文】: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XX,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姜太公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下人。大王你看怎么样?”

【寓意】: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17、画龙点睛

张某某(yáo)于某某①安某某,画四龙于②壁,不点③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dàn)④,因⑤点其一。须臾⑥,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jiXXXXX)⑦在。

【注释】:

①金某某:江苏XX龙②于:在③点:画④诞:荒唐的;不合情理的⑤因:于是⑥须臾:片刻⑦皆:都

【译文】:

张某某在XX安某某,在墙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眼睛,常常说,点上眼睛就飞了,人认为他说狂诞的话,于是他就点了其中的一条,一会儿,?雷电打破墙,一条龙乘云飞走了,没有点睛的都还在。

【寓意】: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8、朝三暮四

宋某某(jXXXXX)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sXXXXXn)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kuì)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xùn)于某某,先诳(kuáng)之曰:“与若偋(xù),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某某。--选自《庄子·齐某某》

【注释】:1.狙公:养猕猴的人。2.解:了解,理解,懂得。3.狙:猕猴。4.意:心意。5.得:懂得。6.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7.损:减少。8.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9.充:满足。10.欲:欲望,要求。11.俄而:一会儿,不久。12.匮:不够。13.限:减少。14.恐:恐怕。15.驯: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16.诳:欺骗.17.与:给。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19.偋: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20.足:够,足够。21.众:所有的。22.皆:都。23.而:表修饰。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25.皆伏某某: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26.朝:早上。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译文】:

宋某某(今XX)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寓意】: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19、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

【注释】:⑴鬻(yù)--卖。⑵誉--夸耀。⑶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⑷或曰--有的人说。⑸莫不--没有不⑹应--回答⑺或--有人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⑼“吾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亡,同“无”。寄,依附,依托。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④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⑤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⑥中伤:打中击伤。⑦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⑧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⑨躇(chú)步嵭(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嵭,踩。蹈,踏。⑩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 《搭船的鸟》教学实录1
  3. 曹冲称象教案
  4. 语文小学课文知识点(1)
  5.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6.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四十篇)

以上为《小学必背文言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